针对老年群体、独居患者及异地就医人群的“就医难”痛点,设计以下功能模块,覆盖诊前预约、诊中陪检、诊后管理全流程,实现“一键下单、全程无忧”的智能健康陪护服务。
一、核心功能模块
1. 用户端功能(1)智能预约与需求匹配
多场景下单
陪诊服务:医院挂号、排队、取药、检查陪同。
陪检服务:专项检查(如CT、核磁)全程陪护。
住院陪护:夜间陪护、生活照料(如喂饭、翻身)。
支持按服务类型选择:
示例:用户选择“陪诊服务+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系统推荐3名匹配陪诊员。
智能需求匹配
基于用户填写的病情(如高血压、骨折术后)、特殊需求(如轮椅协助、方言沟通),AI算法推荐优陪诊员。
(2)实时位置追踪与进度同步
陪诊员定位
用户可查看陪诊员实时位置(如“陪诊员距离医院还有500米”),预估到达时间。
就诊进度更新
陪诊员通过App实时上传就诊节点(如“已取号”“正在候诊”“检查完成”),用户端同步显示。
(3)诊后健康管理
电子报告归档
陪诊员上传检查报告(如CT影像、化验单),系统自动分类存储,支持按时间、类型检索。
用药提醒与复诊预约
根据医生处方生成用药计划(如“每日早8点服用阿司匹林”),支持设置提醒。
复诊前3天自动推送提醒,并可一键预约原陪诊员。
(4)紧急情况响应
一键SOS
用户长按App内SOS按钮,系统自动拨打120并发送定位至紧急联系人。
健康数据监测
可选配智能手环,实时上传心率、血压数据,异常时触发预警(如心率>120次/分)。
(1)智能排班与订单管理
接单大厅
陪诊员可查看附近订单(如“3公里内,陪诊,3小时,费用200元”),自由抢单。
冲突检测
系统自动检测订单时间冲突(如已接单10:00-12:00,无法接11:00-13:00订单)。
(2)标准化服务流程
电子任务清单
陪诊员按系统提示完成服务(如“9:00前到达医院→取号→带用户至诊室”),每完成一步需拍照上传。
服务记录留痕
自动生成服务日志(如“10:15 完成抽血检查”),用户可随时查看。
(3)收入与评价管理
实时收入统计
陪诊员可查看每日、每周收入明细(如“收入:3单,共600元”)。
用户评价反馈
用户评价后,陪诊员可回复解释(如“感谢反馈,下次会提前规划路线”)。
(1)陪诊员资质审核与培训
多维度审核
身份证、健康证、护理资格证、无犯罪记录证明四证齐全方可上岗。
在线培训考核
陪诊员需完成《医院流程规范》《急救技能》等课程,通过考试后接单。
(2)服务质量监控
用户评价分析
统计陪诊员好评率(如“张阿姨好评率98%”),低于90%者触发复训。
异常订单预警
检测到订单超时未完成(如陪诊员未在1小时内到达医院),自动通知客服介入。
(3)资金与安全保障
资金托管
用户支付费用暂存于平台托管账户,服务完成后24小时自动结算至陪诊员。
保险覆盖
为每单服务购买意外险(如陪诊员/用户意外伤害高赔付50万元)。
二、技术实现要点
智能匹配算法
基于用户需求(病情、特殊需求)与陪诊员能力(经验、技能标签)的协同过滤算法,推荐匹配度TOP 3陪诊员。
示例:用户选择“骨科陪诊+方言粤语”,系统优先推荐有骨科陪诊经验且会粤语的陪诊员。
实时定位与路径规划
集成高德/百度地图API,计算陪诊员优路线(如避开拥堵路段),预估到达时间误差<5分钟。
电子报告解析
使用OCR技术识别检查报告中的关键数据(如血糖值、肿瘤标志物),生成可视化图表(如近3个月血糖趋势)。
数据安全与隐私
用户健康数据加密存储(如AES-256加密),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与《医疗卫生机构数据安全管理规范》。
三、用户体验优化
操作极简设计
用户下单步骤不超过3步(如“选择服务→填写病情→支付”),支持一键复购历史服务。
陪诊员接单界面仅显示关键信息(如订单金额、用户地址),避免信息过载。
多端同步与提醒
用户、陪诊员、平台客服三端数据实时同步,重要节点(如“陪诊员已到达”)通过微信/短信/App推送提醒。
无障碍设计
支持语音下单(如“帮我预约明天上午协和医院心内科陪诊”)、大字体模式,方便老年用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