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薯类和膨化食品检测 油炸食品检测
膨化食品以含水分较少的谷类、薯类、豆类等作为主要原料,它们经过加压、加热处理后使原料本身的体积膨胀,内部的组织结构亦发生了变化,经加工、成型后而制成。膨化食品分为含油型膨化食品和非含油型膨化食品等。膨化食品的配方造成了其营养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热量、高盐、高糖、多味精、属于“五高一多”食品,有资料显示膨化食品的的脂肪含量约占40.6%,热量高达33.4%。膨化食品较易出现质量安全问题。而与膨化食品相比,薯类食品食品安全性相对较高。
【检测范围】 含油型膨化食品:用食用油脂煎炸或产品中添加和(或)喷洒食用油脂的膨化食品。
非含油型膨化食品:产品中不添加或不喷洒食用油脂的膨化食品。
干制薯类:以薯类为原料,经去皮(或不去皮)、切分成型,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蒸煮或烘烤、成型、干制而成的薯类制品。干制薯类包括马铃薯片,其中切片型马铃薯片:马铃薯经清洗、去皮、切片、油炸或烘烤、添加调味料制成的马铃薯片;复合型马铃薯片:以脱水马铃薯为主要原料,添加食用淀粉、谷粉、食品添加剂等辅料,经混合、蒸煮、成型、油炸或烘烤、调味制成的马铃薯片。
冷冻薯类:以新鲜薯类为原料,经去皮(或不去皮)、切分成型后,经漂烫或用食用植物油炸熟,再经冷冻而制成的产品。
薯泥(酱)类:以马铃薯、甘薯等薯类为主要原料,经清洗去皮(或不去皮)、蒸煮、磨酱,添加调味料、食品添加剂等辅料制作而成的酱类产品。
薯粉类:以薯类为原料,经蒸煮(或不蒸煮)、干燥、粉碎而制成的粉状产品。
其他薯类食品:上面几类未包括的薯类食品。
【适用标准法规】 GB17401-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膨化食品
QB/T 2686-2005马铃薯片
NY/T 494-2010魔芋粉等
【膨化食品主要质量安全问题】 防腐剂超标: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因成本低廉,防腐效果明显,受到厂家的青睐。人体长期摄入防腐剂,会减弱肝脏的代谢功能和肠胃的消化功能,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平衡。
甜味剂超标:为了降低成本,有些不良厂家使用糖精钠、安赛蜜、甜蜜素等甜味剂。糖精钠价格便宜,甜度大,常被超量、超范围使用。人体长期摄入甜味剂,扰乱肠胃消化酶的分泌,降低肠胃的消化能力,影响肝脏功能。
着色剂超标:为了提高商品价值,一些低成本的人工合成色素被滥用于产品中;为了追求色泽,厂家在产品表面喷洒一定量的粉末状调味料,而这些调味料往往含有人工着色剂,易导致产品质量出现问题。长期摄入人工合成色素,会出现腹痛等症状,儿童易出现过激行为,影响智力发育。
膨松剂超标:在油炸型膨化食品的生产工艺中,发酵粉(膨松剂)的加入是不可避免的。无铝膨松剂已被研发出来,但含铝膨松剂比无铝膨松剂成本低,效果好,被生产企业广泛使用。长期摄入铝超标的食品会损伤大脑,造成痴呆,也会导致儿童发育迟缓。
重金属超标:铅是Zui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除了加工设备、容器和包装材料中的铅迁移带入,膨化食品在生产中会使用虾粉、鱼松等水产品进行调味,增加了重金属铅的污染风险。长期食用铅超标的膨化食品会严重伤害大脑和神经系统,导致儿童智力发育障碍和行为异常。
酸价、过氧化值超标:膨化食品大多数经过油炸工艺,油炸用油的质量直接影响成品的质量。为了降低油炸用油成本,使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用油或反复使用油炸用油来进行生产,不合格的油炸用油会导致产品的酸价和过氧化值超标。酸价、过氧化值超标的膨化食品会产生哈喇味,口感差,影响食用。长期食用会导致肠胃不适,出现腹泻症状,严重时会影响肝脏的代谢功能。
微生物超标:膨化食品中微生物超标说明产品已受到外界污染,会加速食品变质。食用变质产品会引起食物中毒,出现腹泻等症状,严重时会威胁生命。某些生产企业不遵循相关标准和生产规范的要求,疏于对车间卫生的管理,产品包装或保存环节没有采取有效的清洁或消毒措施以及运输环节没有充分管控,导致产品受到污染且微生物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