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物流都在提供全球的物流服务”,这是很多人对于物流企业的认识,也是推动国内快递企业“走出去”的源动力。
国内快递企业中早“走出去”的是顺丰,而在国际共识上国际化发展为成功的则是DHL,巧合的是这两家企业在过去的几个月刚有了一次交集。2018年10月26日,顺丰发布公告称,收购敦豪供应链(香港)有限公司和敦豪物流(北京)有限公司股权,将整合德国敦豪邮政集团(DPDHL)在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地区的供应链业务。
中国快递企业“走出去”已经不算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或基于竞争,或基于政策,顺丰、“三通一达”、百世等企业在近几年都纷纷开展了国际化布局。而他们纷纷“走出去”深层的原因是什么?本文尝试开启一个新的视角:供应链角度。从这个视角看来,所谓的“国际化布局”也并非只是跑马圈地那么简单。
客户生意的全球化需要全球化物流能力
参与客户供应链更长的管理,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这是物流企业发展的基本目的,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剧,使物流企业所服务的客户供应链变得更长,变得突破了国界线的限制。
在2018年第七届运联峰会现场,美国罗宾逊公司全球跨境业务总监瞿宁在演讲时提到,“中国本土物流企业‘出海’的时机已经到了。”在对这个论点做背景做阐述时,瞿宁说道:“众多客户持续发展的要求和传统外贸货运转向跨境电商模式有着相似的要求,物流企业寻找新的增长点,我们作为供应链的角度去看,如果能参与客户供应链更长的管理,能获得的利润空间更大。”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物流全球化的趋势也已经被第三方物流所感知,海格物流董事长梅春雷曾在演讲中说道:“随着全球化和互联网化的到来,一个商品供应链条可能的链路包括本地工厂生产,到海外生产,后到在全球范围内采购,这需要的是全新的供应链服务能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文章开头提到的“的物流都在提供全球化物流服务”,并不单纯指得是地理范围上的“全球”,而是指提供全球范围内物流服务的能力。这个能力在很多情况下被认为成物流企业的“供应链服务能力”。
在2018年10月份传出顺丰的收购消息后,《中国企业家》杂志曾撰文这样评价:“与其说顺丰收购了DHL的供应链业务,倒不如说是给DHL交了55亿的学费。”而作出这一句判断背后的原因是,顺丰有希望借此契机,补充其供应链基因。
顺丰布局的供应链业务主要集中在医疗冷链及供应链金融方面,而面对汽车、消费电子以及半导体等具有高附加值的领域,却很难在短期内打破自身的局限。顺丰与DHL实现业务协同,会推动顺丰向全球标准的一体化综合物流解决方案服务商迈进。
顺丰向全球标准的一体化综合物流解决方案服务商迈进的步伐,是伴随顺丰的国际化布局一起发生的。2017年5月,顺丰控股与全球大的包裹递送公司UPS在香港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分别出资500万美元,各持股50%,共同开发和提供国际物流产品,使得两家企业在网络、规模等方面取长补短。对顺丰而言,以这种模式布局海外,一方面可以快速拓展新业务,另一方面可以扩大国际业务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