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抗细菌检测-纺织品抗霉菌检测
纺织品抗菌性能检测标准
纺织品Zui重要的性能指标是抗菌性。抗菌测试发展较早的是日本和美国。目前国内常用的是抗菌抑菌性能测试法。对抗菌纺织品抗菌性能检测的标准主要有:
GB/T 20944.1-2007 纺织品 抗菌性能的评价第1部分:琼脂平皿扩散法
GB/T 20944.2-2007 纺织品 抗菌性能的评价第2部分:吸收法
GB/T 20944.3-2008 纺织品 抗菌性能的评价第3部分:振荡法
AATCC 147-2011纺织品的抗菌性:平行划线法
AATCC-100-2012 抗菌纺织品的评价方法
ISO 20645:2004 纺织品抗菌活性度的测定琼脂扩散盘试验
ISO 20743-2013 纺织品抗菌活性的测定
ASTM E2149-2013a测定抗菌剂在动态接触条件下抗菌活性的标准试验方法
FZ/T 73023-2006 抗菌针织品
纺织品抗细菌检测
纺织品抗细菌检测根据实验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定性试验和定量试验。
定性试验:其原理是通过将抗菌样品紧贴在接种有一定量已知微生物的琼脂表面,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培养,观察样品周围有无抑菌圈、样品与琼脂的接触面有无测试微生物生长来判断样品是否具有抗菌性能。
定量试验:定量试验可以很好的评价抗菌纺织品抗菌性能的强弱,通过细菌减少率、抑菌率或者抑菌活性值等量化指标反映产品的抗菌性能。常用的定量测试方法依试验对象、测试方法的不同可大致分为菌液吸收法、振荡法、奎因法。
菌液吸收法:该方法适用于具有一定吸水性能的材料,如:纤维、织物、羽绒、海绵等制品。通过将抗菌加工样品及未经抗菌加工的对照样品定量吸收一定的已知微生物菌悬液,进行0接触时间立即洗脱,以及在规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的洗脱,对洗脱液进行微生物平板计数,计算残留在样品上的微生物数量,Zui后通过比较0接触时间样品上的微生物数量及经过一段接触时间后抗菌加工样品上残留的细菌数,计算抗菌产品的杀菌性能;通过比较一段接触时间后未经抗菌加工的对照样品上的微生物数量及经过一段接触时间后抗菌加工样品上残留的细菌数,计算抗菌产品的抑菌性能。其典型代表方法包括:AATCC100-2004、JISL1902-2002、ISO20743-2007、FZ/T73023-2006附录D7、GB/T20944.2-2007。
振荡法:振荡法(Shakeflask法)是用于评价非溶出性抗菌制品抗菌性能的一种方法。尤其适用于非溶出性抗菌剂加工的固体材料,对试样的吸水性要求不高,对于任意形状的试料都能使用。通过样品在菌悬液中快速的振荡,增加微生物与抗菌试样内抗菌剂的接触,以显示其抗菌活性。其代表方法包括:ASTME2149-2001、GB/T20944.3-2008,FZ/T73023-2006
奎因法:奎因法操作简单,快速,但jingque度稍差,对试样的吸水性要求较高,对浅色布较好应用,对深色布其使用受限,读菌过程中易加入主观因素,不同的操作者,不同的测试机构测试结果可能差异较大。《消毒技术规范》2.1.8.9,FZ/T73023
纺织品抗霉菌检测
霉菌是导致纺织品霉变、腐烂的重要因素,纺织品抗霉菌性能近年来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由于霉菌菌丝在培养过程中容易相互缠绕而不便于计数,抗霉菌的测试的试验原理主要是通过在抗菌纺织品测试面接种一定量的霉菌孢子,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培养,观察样品周围有无抑菌圈、样品表面有无霉菌生长来判断样品是否具有抗霉菌性能,该方法常用于纺织品抗霉菌性能的定性分析。
常见的ASTMG21,AATCC30,JISZ2911、EN14119等检测标准均属于这一类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