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来,世界看到了能源格局转变给欧佩克带来的诸多挑战,它在重重压力下疲态尽露。页岩油气革命让大量油气资源涌入市场,全球进入供
很多化工产品、电池以及一些带磁性的商品通过海运、空运方式出口到世界各地,一些船公司和航空公司一定会要你提供《非危险品保函》和《货物运输条件鉴定书》,非危保函盖公章自己公司出一份就行了,那么《货物运输条件鉴定书》要怎么办理呢?我们来了解下为什么要做《货物运输条件鉴定书》
当货物在进行航空运输、水上运输、公路运输、铁道运输时,为了保证运输的安全,必须了解货物的运输危险性。货物运输条件鉴定就是依据国内外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的法规、标准,对货物的运输安全性作出鉴定和建议。也就是说,有了这份鉴定书,船公司和航空公司才敢安心运输您的货物。送检须知:
一、《货物运输条件鉴定书》送样及注意事项
1、送检样品数量:一般要求固体30~50克;液体:50~70毫升。对于个别需要追加试验的情况会另行通知送样(如自燃试验约1kg,固体氧化剂试验约200g,液体金属腐蚀试验约3.5L等),样品包装上应标明样品名称及送检单位名称。为了便于核查,检测中心对于来样均需保留,不予退还(如贵重或特殊的样品确需退还的请在备注栏说明)。
2、送检单位须保证所送样品与真实的出运货物相一致,检测中心方可接受委托检验,如有不符,所涉及的检测费用、法律责任及其他后果均由客户自行承担。
二、《货物运输条件鉴定书》表格填写及注意事项
1、货物名称必须填写样品的具体物质名称,不可仅填写代号、型号或规格代码等。
2、电池类的产品(或产品内含电池)在“货物名称”一栏必须写明电池的类型(如:锌锰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铅酸电池、
锂电池等)及电池的型号等必要技术参数。
3、有机颜料(绘画用丙烯类颜料除外)需写明颜料的商品名称或CI通用名称。
4、请如实填写样品的生产厂家和申请鉴定单位,报告一旦出具不可做任何更改。
5、送检单位应尽可能提供送检样品的“产品安全性能数据单”,简称“MSDS”。
6、如果因送检单位未填写或错填申请表中的必填项,所导致的取件时间延时、报告错误、产生额外费用等均由客户方承担。
7、对于《货物运输条件鉴定书》,申请表中的“运输方式”栏一定务必填写,如不填写,检测中心将一律默认为空运;如果是海运的话一定要特别注明清楚。
三、《货物运输条件鉴定书》完成需要的时间
1、常规状态下2-3个工作日可完成,加急的可在6-24小时内办理完毕。
2、对于有不明确或有疑问的数据(如大、小鼠口服毒性数据LD50、自发热物质等),检测中心有权要求另行检测(即附加试验),所涉及的费用由送检方承担。详见中心收费标准。
3、《货物运输条件鉴定书》,因各种运输方式的判定标准不同,每份报告一般只显示一种运输方式判定结果;针对同一样品,也可出具多种运输方式的报告。
四、《货物运输条件鉴定书》、《货物危险性鉴定书》的有效期及报告的重出
检测报告当年有效。在报告有效期内,凭原鉴定报告的复印件及申请鉴定单位的委托书(写明报告编号、取件人并加盖申请鉴定单位
公章),可重新出具原鉴定日期的正本鉴定书。凡重新出具正本报告,须保证所运货物必须与初次检测样品一致。
行业资讯:
石油卡特尔的危情迷局
应过剩状态,欧佩克市场份额被侵蚀。可再生能源进步神速,成本大幅下降,太阳能在7年内成本降低了60%,电动汽车也欲冲击石油需求。195个国家在2015年底达成巴黎协定。协议没有提到要控制化石能源消费,但这一目标已经宣告了21世纪末就是化石能源的尽头。
在欧佩克对外影响力趋弱的内部争斗却日益激烈:沙特与伊朗对立严重,2015年也门战争,卡塔尔断交风波……内外交困,欧佩克在整个能源体系中的话语权削弱是不争的事实。
能源转型趋势冲击着一些成员国的传统认识。他们普遍意识到,页岩资源抢客户,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轰轰烈烈,昔日坐拥的石油资源不再像银行里的存款一样可靠。《自然》杂志曾预计,探明的中东石油资源可能有40%再也不会开采出来。趁现在赶紧将地下的石油采出兑现才是王道。
近两年,一些欧佩克国家开始主动适应“新的秩序”,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沙特在去年宣布2030转型愿景,计划总投资300亿至500亿美元,5年内使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达到1万兆瓦,替代8万桶/天原油。阿联酋也宣布,2050年实现国内电力用能50%依靠可再生能源和核能,50%依靠天然气。
不少专家看法与媒体说法刚好欧佩克影响式微,这条负重前行的大船能够渡过目前的风暴。
纵观欧佩克发展史,它是一个适应力和灵活度较强的组织。20世纪60年代诞生时候,它的使命是维护油价的稳定。到80年代,北海等非欧佩克地区石油产量的快速增长以及石油消费国所采取的一系列降低石油需求的措施使得欧佩克的工作重点开始转向管理原油供应。90年代以后,欧佩克转而作为市场调节者。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欧佩克也曾数次遭遇油价低迷,但快速的适应与行为转变都使其平稳度过艰难期。在今年石油大会上,欧佩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