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内产业链外迁东南亚的讨论几乎是年经贴,近因为越南出口超过深圳,以及李嘉诚投资越南,又火了一把。,我也对这些问题谈点自己的浅见。
强调一下,本文所说的“产业外迁”的产业,全部指代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包括芯片半导体新能源等高端供应链。
对产业链外迁,我主要3个观点:
1.国内劳动密集型(或者说所谓的“中低端”)产业外迁东南亚是必然的,不同行业不同早晚的问题;
2.富裕的东南亚比贫穷的东南亚对中国更有利;
3.产业升级与星辰大海,需要的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努力,还有观念革新。
开始正文前,先跟大家分享一个我身边的故事。
我一个广东朋友,家在汕头,他老爸20年前就在汕头附近开箱包工厂,主要卖到美国。后来工人越来越难招且贵,大概在三四年前把工厂从汕头搬到柬埔寨。这两年赚到盆满钵满,就是2021年下半年开始被海运吃掉了不少利润。
如果你是一个类似的广东箱包老板,早年靠本地工厂发大财,后来人工越来越贵逐渐赚不到钱。你会选择怎么办?请大家代入这个具体情景去想(而不要站在上帝视角下大棋),这是一个贯穿全文、生动理解产业外流问题的隐喻。
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东南亚是必然的
必然的原因可以分两方面去讲,宏观和微观。宏观方面先看这张图:
1980~2018年,我国的主要生产要素占全球比重的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1980年,劳动力占比远超其他要素。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改开切入点,不仅是必然的,也是唯一的选择。
而在2018年,我国具优势的要素禀赋已经变成了资本和研发,劳动力占比甚至还有所下降,仍然较高。这个宏观图景能映射到中微观层面的很多现象:比如我国一方面在互联网和数字能源这些重资本重技术的行业,仍有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
更重要的是,既然资本和技术才是目前我国大优势,那未来的发展优策略就不再是堆人头,而是靠资本(去买买买投投投)或者靠技术(去提高生产率)。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逐渐缩小、乃至退出历史舞台是必然的。那这些产业去哪儿呢?如果不是被机器彻底消灭,那就是去东南亚。
当然,不同行业外迁的节奏与速度不同。SKU种类越多、上下游配套越复杂的行业,外迁越慢,就越快。比如服装箱包就可以很快,LED灯就比较慢。
但慢不代表不会走,国内劳动力价格与环保要求是推力,RCEP(区域内零关税,大幅减少中间制成品贸易成本)以及东南亚各国自身的经济民族主义(政府支持政策)是拉力,迁移只是时间问题。
这是外迁的宏观原因,讲微观原因时我们还是先回到开头那个问题:如果你是一个被昂贵的劳动力价格利润越来越薄的箱包小老板,你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