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C测试即电磁兼容测试,对保障电子产品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正常运行及防止其对周边环境造成电磁干扰至关重要。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1. 测试背景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电子产品充斥于人们生活与工业生产的各个角落。不同电子产品在工作时会产生电磁辐射,也可能受到周围电磁环境的影响。如果这些电磁干扰与抗干扰问题不解决,会导致电子产品出现性能下降、故障甚至无法正常工作等情况。EMC测试应运而生,它是对电子产品在电磁场方面干扰大小(EMI)和抗干扰能力(EMS)的综合评定,是衡量产品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电磁兼容的测量系统由测试场地和测试仪器共同构成。
2. EMC 定义内涵
EMC(电磁兼容性)包含两个关键方面:
电磁抗扰性(EMS):要求设备在特定电磁环境下能够稳定、正常地工作,不被外界电磁干扰所影响。例如,在医院中,电子医疗设备需要在周围存在多种电磁信号的环境下准确运行,不受其他设备电磁辐射干扰。
电磁骚扰(EMI):强调设备自身产生的电磁骚扰不能对其他电子产品造成过大影响。以手机为例,其在工作时产生的电磁辐射不能干扰附近的电视、收音机等设备正常接收信号。
3. 检测类型
EMI(Electro - MagneticInterference)电磁骚扰测试:旨在探测电子产品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人体、公网及其他正常工作电子产品的影响。该类测试关注电子产品成为电磁干扰源时的表现,若其产生的电磁骚扰超出一定限度,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EMS(Electro - MagneticSusceptibility)电磁抗扰度测试:目的是检测电子产品在电磁环境下能否稳定工作,不受外界电磁干扰影响。例如,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在经过高压变电站附近等强电磁环境区域时,仍能正常控制车辆运行,就体现了良好的电磁抗扰度。
4. 检测项目
EMI 测试项目:
辐射骚扰测试:测量电子产品通过空间辐射的电磁能量,评估其对周围无线通信设备等的潜在干扰。比如,电脑主机工作时向周围空间辐射的电磁信号强度需符合标准,否则可能干扰附近的无线鼠标、键盘等设备。
传导骚扰测试:检测电子产品通过电源线、信号线等导体传导出去的电磁干扰,因为这些传导的干扰可能影响连接在同一电网或线路上的其他设备。例如,一些功率较大的电器设备,若其传导骚扰超标,可能影响同一插座上连接的其他小型电器。
谐波电流骚扰试验:谐波电流会影响电网的电能质量,该试验检测电子产品向电网注入的谐波电流是否超标,以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如大量使用的开关电源设备,需严格控制其谐波电流。
电压变化和闪烁测试:考察电子产品工作时引起的电源电压波动和闪烁情况,防止对其他对电压稳定性要求高的设备产生影响,像一些精密仪器设备对电压变化和闪烁较为敏感。
EMS 测试项目:
抗静电干扰试验:模拟人体或物体对电子产品的静电放电过程,检测产品能否承受静电冲击而正常工作。常见的如在干燥环境下,人接触电子产品时可能产生静电放电,若产品抗静电能力不足,可能导致死机、数据丢失等问题。
电磁场的辐射抗干扰试验:测试电子产品在受到外界辐射电磁场干扰时的性能表现,确保其在复杂电磁环境(如基站附近、雷达站周边等)下能正常工作。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检验电子产品抵抗通过电源线、信号线等传导进来的射频干扰的能力,因为射频信号可能通过传导途径影响产品内部电路正常工作。
电压骤降、短时中断、电压变化抗扰度测试:考量电子产品在电源电压出现骤降、短时中断或电压变化时的适应能力,确保其在电力供应不稳定情况下仍能维持基本功能。例如,工业生产中偶尔会出现电压波动,相关设备需通过此项测试保障生产连续性。
浪涌 (冲击)抗扰度试验:模拟雷击、开关操作等产生的浪涌冲击,检测电子产品能否承受瞬间高能量冲击而不损坏或出现故障,对户外使用的电子产品(如路灯、通信基站设备等)尤为重要。
快速瞬态脉冲群抗扰度的测定:测试电子产品对电路中快速瞬态脉冲群干扰的抵抗能力,这些脉冲群可能由继电器动作、电机启停等引起,影响产品的正常运行。
5. 相关标准
GB/T 30031 - 2021《工业车辆电磁兼容性》:规定了工业车辆在电磁环境中的发射和抗扰度要求,确保工业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电磁环境造成过度干扰,自身能抵御一定电磁干扰正常工作。
GB/T 40134 -2021《航天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针对航天系统制定,航天设备对电磁兼容性要求极高,该标准保障航天系统各设备间以及与外部电磁环境的兼容性,避免电磁干扰影响航天任务的执行。
GB/T 39004 -2020《工业机器人电磁兼容设计规范》:为工业机器人的电磁兼容设计提供指导,使工业机器人在复杂工业电磁环境中可靠运行,不干扰其他设备,也不受其他设备干扰。
GB/Z 41634 -2022《电磁兼容检测用设备期间核查指南》:指导电磁兼容检测设备在两次校准期间的核查工作,确保检测设备性能持续可靠,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GB/Z 37150 -2018《电磁兼容可靠性风险评估导则》:提供了电磁兼容可靠性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流程,帮助企业识别和评估产品在电磁兼容性方面可能面临的风险,提前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GB 23313 - 2009《工业机械电气设备 电磁兼容发射限值》:明确了工业机械电气设备电磁骚扰发射的限值要求,限制工业机械运行时产生的电磁干扰,保护周围电磁环境。
GB/T 30116 -2013《半导体生产设施电磁兼容性要求》:适用于半导体生产设施,保障半导体生产过程中设备的电磁兼容性,避免电磁干扰影响半导体生产的精度和质量。
GB 23712 - 2009《工业机械电气设备 电磁兼容机床发射限值》:针对机床设备的电磁骚扰发射制定限值,确保机床在运行过程中不对周围其他设备产生过大电磁干扰。
GB/T 22451 -2008《无线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通用要求》:对无线通信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提出通用要求,保证无线通信设备在正常工作时既能有效通信,又不会对其他设备造成过度电磁干扰,具备一定抗干扰能力。
GB/T 10250 -2007《船舶电气与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适用于船舶电气与电子设备,船舶上设备众多且空间紧凑,该标准保障船舶各电气与电子设备间的电磁兼容性,确保船舶航行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
GB/T 18268.21 - 2010《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 电磁兼容性要求 第 21 部分:特殊要求无电磁兼容防护场合用敏感性试验和测量设备的试验配置、工作条件和性能判据》:针对无电磁兼容防护场合下的敏感性试验和测量设备,规定其在电磁兼容性方面的试验配置、工作条件和性能判定依据,确保这些设备在特殊电磁环境下能准确测量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