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发阶段 需求分析
与园区管理方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其具体需求和痛点。
收集相关资料,制定详细的需求规格说明书。
架构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系统架构设计和功能模块设计。
确定系统的技术选型,包括前后端开发语言、数据库、服务器等。
架构设计通常包括设备层(物联网层)、网络通信层和应用层(业务处理层)。
系统开发
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系统开发,分阶段进行代码编写和功能测试。
开发过程中要注重代码的质量和可维护性。
集成与测试
将各个模块进行集成,并进行系统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性能测试和用户验收测试等。
部署与维护
将系统部署到生产环境,进行数据迁移和系统初始化。
对用户进行培训,确保用户能够熟练使用系统。
建立系统运行维护机制,定期对系统进行巡检和维护。
二、功能模块 园区设施管理
对园区内的各类设备,如电力设备、照明系统、电梯等进行实时监控和维护管理。
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采购时间、供应商等,并制定定期维护计划。
能源监控与管理
监控电力、空调、照明等能源消耗,提供能效分析和优化建议。
通过智能电表、水表、气表等采集能源消耗数据,实现实时监测和数据统计。
安防管理
集成监控摄像头、门禁系统、报警系统等,实时监控园区安全。
实现人防、物防和技防相结合的全面安防体系。
人员进出管理
实现访客管理、员工打卡、通行权限等功能。
采用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智能化考勤方式。
环境监测
监测空气质量、温湿度、噪音等环境因素。
通过传感器等设备采集环境数据,并进行实时分析和展示。
停车管理
提供停车位管理、车牌识别、停车收费等功能。
集成车牌识别、停车位检测等技术,实现智能化的停车管理。
数据报表与分析
为园区管理员提供实时数据报表与决策支持。
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为园区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智能调度与服务
如自动控制灯光、空调等设施的开关。
智能推荐服务等,提升园区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