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首位。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31.6%,比2022年提升5.9个百分点。截至2023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204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6.07%。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延续快速增长态势。新能源汽车出口快速增长带动我国汽车出口量快速增长,2021年汽车出口首次突破200万辆、位居第三位,2022年311.1万辆、位居第二位,2023年491万辆、位居首位。
汽车的出口运输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滚装船运输,一种是集装箱运输,还有一种是汽车框架运输。
新能源汽车是一种由锂电池驱动的车辆设备,在海运出口时需要满足资质要求。如果使用滚装船进行运输,则被视为普通货物,而如果使用集装箱船运输,则被视为危险品,归属于第九类危险品,需要遵守相关的海运规定。
海运出口海事备案
新能源汽车在海运危规中属于第九类危险品UN3171,其出口操作流程与锂电池电动车、滑板车和平衡车等货物相似。不同于锂电池电动车等产品,新能源汽车由于外包装较大,无法办理危包证。新能源汽车出口海事备案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准备正本盖章的备案申请报告及情况说明,用于申请海事备案。
2、准备中文MSDS和锂电池UN38.3报告,以证明锂电池的安全。
3、准备委托备案的委托书,授权第三方代理备案手续
而集装箱运输遵从UN3171海运条例,需要订舱位。一般船公司订舱口需要提供中英文版MSDS、电池模组和电池包的UN38.3检测报告、每款车的车型与运输条件鉴定报告(海运报告)。
◆◆◆◆◆
我们总部新能源实验室是国家新能源汽车检测重点实验室,可以做电池模组、电池包、电池簇、电池储能系统、新能源整车等产品的检测,可以出具UN38.3报告、电池概要报告、电池产品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报告、危险特性分类鉴别报告、货物运输条件鉴定书(海运报告、空运报告、陆运报告)、GHS危险公示标签报告。有相关检测需求的企业可以与我们联系。
联系人:邹工
☆☆☆☆☆☆☆☆☆☆☆☆☆☆☆☆☆☆☆☆☆☆☆☆☆☆☆☆☆☆☆☆☆☆☆☆☆☆☆☆☆☆☆☆☆
相关资讯
新能源汽车出口还需要办理以下资料:
出口许可证:新能源汽车出口需要办理出口许可证,具体要求和流程请咨询所在地省级(含计划单列市)商务主管部门。
海关报关手续:出口新能源汽车需要向海关办理报关手续,具体要求和流程请咨询所在地海关。
新能源汽车出口出口许可证申请材料:
企业营业执照副本
企业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
企业经营场所证明
企业人员资质证明
企业财务状况证明
企业与境外客户签订的贸易合同
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新能源汽车检测合格鉴定报告
拟出口车辆《机动车登记证书》
乘联会公布的数据,出口方面,3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2.0万辆,同比增长70.9%,环比增长52.8%,占乘用车出口29.7%,较去年同期增长5.6个百分点。伴随着新能源车的规模优势显现和市场扩张需求,制造的新能源产品品牌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在海外的认可度持续提升,近期受到欧洲的一些干扰,但长期看新能源出口市场仍然向好,前景光明。
物流资讯
加强物流技术体系建设合作。加强我国与参与国家的物流技术合作,是提高共建物流保障能力的重要基础。物流技术体系涉及硬件设施、技术装备、服务模式和规则等,对物流发展的先导和支撑作用日益凸显。物流技术的突破将牵引物流技术体系变革甚至重构,实现物流效率大幅提高和物流成本显著降低,使物流保障能力上升到一个新水平。强化共建的物流保障能力,应以物流技术体系建设为先,按照参与国家的产能与经贸合作要求,共建包括港口铁路管网等设施的标准与技术等级、物流装备技术性能、跨国物流运行规程、规则标准等在内的物流技术体系,以技术支撑物流一体化运作,提高建设的物流保障能力。
在某些方面,Toft决定与Skou分道扬镳并不令人意外。在马士基(Maersk)位于哥本哈根的总部,许多人注意到,Toft作为集装箱航运公司运营官的职位,将以升任马士基执行官而告终,Zui终取代S?renSkou。目前似乎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能取代后者,因为股东们似乎都在关注Skou,希望他能带领马士基完成公司目前正在进行的转型。Toft是一个注重行动、雄心勃勃的人。两年前,他牵头并解决了汉堡南收购交易时,他在丹麦集装箱航运公司和整个集装箱行业一举成名。
现代智慧物流和智慧供应链的快速发展对物流供应链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行业迫切希望出现更多适应数字化发展的的专业人才。物流行业的相关协会、高校和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如何在物流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培养出的专业性物流人才。月17-18日,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职业院校物流专业教学研讨会暨物流供应链产教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将在苏州隆重召开。会议汇集了产业相关的学术专家、相关人员、知名职业院校、企业高管等多领域代表,对物流行业教育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