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修订根据风险评估情况和管理需要,新制定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油墨标准,修订食品接触用塑料、金属、橡胶、复合材料及制品等标准,明确了管理原则、迁移要求、允许使用的基础原料等内容,更好地维护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解决行业实际问题。
本文将对GB 4806.13-2023食品接触用复合材料及制品标准进行介绍(主要是新旧标准变化对比),该标准将于2024年9月6日实施。GB4806.13-2023替代了GB 9683-1988《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与GB 9683-1988相比,GB4806.13-2023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修改了标准名称
按照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命名规则,GB4806.13标准名称定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复合材料及制品》。
2、扩大了适用范围
GB9683-1988仅适用于由纸、塑料薄膜或铝箔经粘合剂(聚氨酯和改性聚丙烯)复合而成的复合包装袋,包括蒸煮袋和普通复合袋。GB4806.13将适用范围扩大为各种食品接触用复合材料及制品。
3、增加了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和感官要求
(1) 增加了“食品接触用复合材料及制品”的定义。
(2)增加了各层材料及其使用的基础树脂、添加剂及其他原料应符合相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相关公告的规定。
(3)增加了应符合直接接触食品层材料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对感官要求的规定。
4、修改了理化指标
4.1 通用理化指标:
(1)食品接触用复合材料及制品应符合各层材料(直接接触食品层和外层)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对通用理化指标的规定。
(2)各层材料有相同项目时,该项目按照GB4806.1的规定确定指标限量。
(3)总迁移量、高锰酸钾消耗量、重金属(以Pb计)和脱色试验项目等筛查性指标,受到直接接触层影响较大,按照直接接触食品层材料相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
4.2 其他理化指标
(1)食品接触用复合材料及制品还应确保符合各层材料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相关公告中对SML和SML(T)等其他理化指标的规定。
(2)残留物指标和残留量(QM)仅适用于该层,使用整个复合产品测试残留量不合理。
(3)使用了涂料、油墨和(或)黏合剂的食品接触用复合材料及制品还应符合相应食品安全标准中对其他理化指标的规定。
(4)当各层材料都规定了相同项目时,则依据GB4806.1-2016中的规定确定指标限量。
5、增加了微生物限量
预期与食品直接接触,且不经消毒或清洗而直接使用的食品接触用复合材料及制品的微生物限量应符合GB14934的规定。与食用、烹饪或者加工前需经去皮、去壳或清洗的食品接触用复合材料及制品除外。GB14934规定了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两项微生物要求。
6、增加了迁移试验要求
迁移试验应按照GB 31604.1和GB5009.156的规定执行。
7、增加了标签标识要求
(1)为确保与框架性标准的协调,复合材料及制品的标签标识应符合GB4806.1的要求。
(2)采纳行业意见,产品标签上由从外层到内层(食品直接接触层)的顺序标示材质名称,包括油墨、黏合剂和涂层,用斜杠“/”区分。具体各层材质的标示方式按照相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
(3)当食品接触用复合材料有特殊的使用要求时,应在产品信息中标识。
食品接触用复合材料及制品结合了各类材质的优势,满足对食品包装的阻隔、减振、耐破损等功能性要求,在人们生活中应用广泛。但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风险可能来自直接接触食品层中物质的迁移,也可能源于其他非直接接触食品层基材或是粘合剂、油墨中物质的迁移。复合材料因其结构特点,生产过程涉及多道环节如单一材料成型、多层材料之间的粘合或热熔等,也可能向复合材料及制品引入化学、微生物等其他污染物或物质。企业需要按照各类材料对应标准的要求对原辅料进行选择和把控。
关于我们
我们杰信公司的总部实验室是国家食品接触材料检测重点实验室,是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GB4806系列标准的制定者和参与者。我们总部实验室可以接受企业的委托,做食品接触材料及相关产品的检测工作,包括但不限于食品包装、餐具、厨具、食品加工机械、厨电产品、塑料、树脂、橡胶、、金属、合金、纸张、纸板、玻璃、陶瓷、瓷釉、着色剂、印刷油墨等等。出具资质的质检报告。期中包括此文说的GB4806.13标准,出具的检测报告有双C资质。有需求的企业可以与我们联系。
联系人:邹工

其它资料
其他理化指标
除通用指标要求外,食品接触用复合材料及制品应符合各层材料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相关公告中对特定迁移限量(SML)、特定迁移总量限量[SML(T)] 等其他理化指标的规定。
在实际操作中难以通过测试食品接触用复合材料及制品来考察各层材料规定的残留量指标,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接触用复合材料及制品各层材料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相关公告中所规定的残留物指标和残留量(QM) 仅适用于该层材料。也就是说针对复合材料及制品的 QM 符合性判定需要通过对具体各层的管理来实现。
涂料、油墨和黏合剂也是食品接触用复合材料及制品的重要风险来源,使用了涂料、油墨和(或)黏合剂的食品接触用复合材料及制品还应符合相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对其他理化指标的规定。
食品接触用复合材料及制品各层材料有相同项目时,该项目应按照 GB 4806.1的规定确定指标限量,即复合材料及制品整体应符合相应限量的权重加和值或项目的限量值。
食品接触材料(Food Contact Materials,简称FCM),是指食品包装、食品器皿以及用于加工和制备食品的辅助材料、设备、工具等一切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和制品。FCM在与食品接触的过程中,其组分或成分(包括各种添加剂)在使用条件下可能会少量的迁移到食品中,这些迁移物中如果含有了某些有毒有害成分,则造成健康隐患。
美国食品级法规(FDA 21 CFR 175-181)
美国具体对与食品接触容器及材料的通用要求:
1.厂家能够依照GMP体系(卫生生产质量管理程序及规范)运作;
2.使用符合法规中批准的材料(U.S. FDACFR 21 Part 170-189);
3.批准的原材料应符合规范中的技术指标(U.S. FDACFR Part 170-189);
4.任何进入市场的新材料必须经U.S. FDA审核及认可。
食品接触用复合材料标准要求及检测报告
TechnylStar:FX证明了其优于常规尼龙的特性,这归功于其出色的刚性、以及显著的外观,填充了高比例的玻纤(可达6%的填充率)。材料极高的流动性简易了注塑加工过程,能够达到以往尼龙不可能拥有的刚性。罗地亚聚酰胺、Inoplast和卡车生产商之间的紧密合作也是促成这一项目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除了TechnylStar:FX产品之外,罗地亚也贡献了其的MMI*技术,即在结构分析时能够更地预测尼龙部件中玻璃纤维分布的新一代的模拟仿真工具。
PdCl2不易溶于水,但可以与过量的Cl-络合形成水溶性的[PdCl4]2-络离子。在上述溶液中加入可以吸附于基体上又能络合钯的化合物,这样就生成离子钯溶液。该活化液稳定,镀层结合力好,污染小。常用的离子钯活化液配方:PdCl2.25~.5g/L,HCl.25~1mL/L,H3BO32g/L,2~5min。经粗化后的基体浸入活化液中,使用还原剂,金属离子被还原为具有催化活性的金属微粒。常用的还原剂有次磷酸钠、和等。子钯活化的机理离子钯活化的机理是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次磷酸钠、和等)将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微粒,从而吸附在基体表面。其反应如下:[PdCl4]2-+2e--Pd+4Cl-,[Ag(NH3)2]++e--Ag+2NH34.2离子钯活化的优缺点离子钯活化液不含Sn2+,且是真溶液,可长时期使用而不沉降分离,使用寿命长,稳定性好,克服了胶体钯活化过程中基体表面吸附一层Sn2+而影响化学镀层的均匀性和附着力的缺点。
CELLENETM是热塑性弹性体(TPE)粒子系列,兼具硫化橡胶的优点和热塑性塑料易加工性能的优势。CELLENETPE粒子广泛适用于器械、包装和其它规范化市场的应用。CELLENE粒子是不含、乳胶、邻苯二甲酸酯或卤素的配方,并使用满足FD:要求的符合美国药典VI类和ISO1993标准的原材料进行配方。多年来,Colorite(科勒莱)一直是的医用级粒子制造企业,产品被世界的医用产品和器械制造商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