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S蓄电池因为开路状态下就有直流电压,并存储一定的能量,正负级短路的电流理论上无穷大,足以让极柱融化,安装工具(如扳手)损坏,会打火发光,如短路回路中无易分断点,短路现象不能及时消失,则电池连接线会因长时间过流而使保护层融化,电池的极板弯曲变形,直至燃烧,造成火灾事故。在安装不规范的秀康UPS系统中,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直流短路,而回路中的断路器又失效时发生的电池燃烧的事故已经屡见不鲜了,想必大家对电池短路的后果的严重性都领教过吧。安装电池虽很危险,只要保持头脑清晰,安装仔细,安装电池也是件很容易的事。
下面,与大家一起分享关于UPS蓄电池的连接技巧。
头脑要清晰,安装环境要清净,人要少,不要有心事,连接方案要清楚,安装时手机建议关掉,不与客户聊天,更不能边安装边回答充满好奇心的客户喋喋不休的一连串的问题,这样会分神,很容易出事;
UPS蓄电池上架前要进行物理检查,并测量开路电压,以免返工;连接线的一端与电池相连时,另一端应进行绝缘保护或握在手心,防止搭到不该搭的地方,造成打火;
连接线的一端已接好,另一端再连接时应轻轻点一下要连接的极柱,连错了也只是在极柱上和连线上打一点火而已,不至于酿成大祸;或测量要连接的两点的压差,为零则可以连接;
两人连接时,对应的UPS蓄电池组应无连接或电位关系。因为两人为同电位(或随时变成同电位,如接触电池架),各自连接的电池如存在电位差,则电池和二人形成回路,可能发生电击事故;
电池组串联完毕后,UPS蓄电池组的总正和总负之间电压比较高,在向MCCB(电池开关)连接时,每根线都应先连到MCCB,再连到对应的电池端;或在电池组中留一断点,完成MCCB与UPS蓄电池组的连接后再连接断点;对于多组并联的电池组,应每一组都留断头,并在MCCB端连接后分别用万用表检测极性再将断头连接。
为了减少通信台站发生“掉站”事故,通信部门采取了许多对策,但收效不大。在所有掉站事故中,电池组中单节电池失效是主要的原因。本文就电池组中失效电池的检测和实施更换的方法进行深入的论述。
1 通信台站蓄电池供电的容量分配关系
蓄电池组不能正常供电,通常是由于电池组中有单节电池失效造成的。按照现行电池容量下限是80%的标准,通信台站蓄电池的供电容量用于通信使用的只有40%~50%,交流电停电后,当蓄电池保有容量的80%~90%时,蓄电池组的端电压迅速降低到标称电压48V,每只有效供电电压只有2V,其关系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见,有效供电电压只有一个电池的标称电压2V。如果电池组中有一个失效单节电池,就会很快造成掉站。通信部门下线的电池,通常一组电池只有1~2只失效电池。如果不能及时检测出失效单节电池,为了保障通信电源的可靠性,就要整组更换蓄电池,这不但增大了维护工作量,会造成大量电池被误报废。
图1 蓄电池电压和供电容量的关系
2 失效单节蓄电池的检测方法
在实际维护工作中,如何检测失效单节电池,并在失效前就发现故障电池,对保障设备安全运行和降低生产成本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使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恒流放电检测法
这种方法检测精度高,但由于作业时间长,检测的工艺性差,难以在通信台站电池运行状态的巡检和普查中使用。
(2)电导式内阻法
这类检测仪由于没有电池容量合格值标准,操作者不能依据检测值对失效电池定位。这类检测仪检测电池时不对电池放电,没有电流流经电池极板,仪表显示值是蓄电池的静态内阻,不是电池的动态内阻。电池的失效都是因动态内阻增大造成的,用静态内阻不能表达动态内阻的技术内涵。市面上流行的电池电导类检测仪,由于检测数据没有采集供电电流参数,导致检测数据的偏差较大,可信度较低。电导仪检测得出的西门子数值,仪表销售商都不能提供仪表显示的数据与容量的对应关系。现行密封电池维护规程和标准中也没有用西门子表达的安全界限门槛值,在操作者手中电导仪实际上是一把没有刻度的尺子,维护操作中使用者难以用测量值决定电池的取舍。
(3)负载电压法
利用负载电压法制作的保有容量检测仪可以在线、便捷、快速、定量、无损的检测每只电池的实际供电能力,可定期检测电池的动态容量。用检测得出的数据掌握蓄电池的运行质量,可把蓄电池事故消灭在萌芽中,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
负载电压法的原理是对被检测电池施加一个大功率的恒定电流负载,在特定的时间,锁定电流值和对应的电压值,测量过程由计算机控制。对一只确定规格型号的蓄电池,在不同的保有容量条件下,检测仪锁定的电压值是相对确定的,这种对应关系见图2。基于这种原理开发的蓄电池检测仪,可以快速检测蓄电池的保有容量。由于电池内部结构的差异较大,测量偏差较大,造成检测值偏差主要是由于电池内部物理结构和电化学结构的差异造成的。这种检测精度,对维护蓄电池组容量的均衡性已经达到了有效程度,并且兼顾了精度、效率和便携这三方面的要求。
图2大电流负载下蓄电池的端电压和容量的关系
3 失效电池的安全替换方法
检测出失效电池以后,就要及时用合格备品替换。对电池的更换操作要在夜间0点以后进行,这在实际中不但会增加工作量,有许多不便。这种规定的理由是,在有通话业务的时候,不允许直流系统出现短暂中断,确保通信畅通。采用图3所示的方法,在任何时候更换电池,都能满足这个技术要求,图中的电池B是失效电池,备品电池是D。
图3 失效电池的替换方法
图3(a)是双极柱电池的替换。用一只6V100Ah的电池,先并联在A、C两个电池上,B电池被替换后,再拆除6V电池。图3(b)是4极柱电池的替换方法。用软连线先替换电池上的一对极柱,电池就位后,就可以先把上面一对极柱连结好,再把下部的连线复原。
4 负载电压法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电解液浓缩对检测值的干扰
现在通信电源使用的密封蓄电池,实际上处于“免维护”状态。由于检修规程中没有补加纯净水的规定,在使用过程中电解液中的水不断散失,电解液的密度不断上升。电解液密度上升后对电池外特性的影响如图4所示。电池放电时端电压就不再沿着电池出厂时下方的曲线变化,而是沿着上方曲线变化。当用验证性放电检查得到电池的电压是K值时,按厂方提供的放电曲线,会判断电池的容量还有C3,实际上只有C2。
通常,蓄电池组在放电的时候,总电压从47V降低到46V,至少有1h的时间。在安徽淮南对使用3年电池的一次实际放电中,这段时间只有5min,这就是由于电解液的浓缩造成放电特性的变化。
同样,由于在电池内部与极板接触的电解液较多,用检测仪测量容量时短时间密度值下降较少,测量显示值偏高。实际放电时电压变化的曲线位置,是随失水程度决定的。
要消除这个干扰,要对电池进行补加水维护,等到电池内部电解液均匀后,再测量时这种偏差就消除了。
图4 电解液浓缩对电池外特性的影响
(2)现行维护规程电池互换的不合理限制
检测出失效电池后,需要用电池备件更换,只要容量大体一致,低容量大于安全限度,保证蓄电池供电时其中任何一只电池都不发生过放电,电池组就可以处于合理状态,这是更换电池的容量原则。现行维护规程中规定:“不同厂家、不同批次、不同使用年度的电池不能互换”。执行这样的规定,会增加许多无效劳动和资金支出,在电池互换中几乎是无法操作的,也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当取用电池备品时,用检测仪检查电池的保有容量,就可确保电池更换上线的电池容量大于下线的电池,避免误操作和无效劳动。
5 实施步骤
步:从已经下线的电池中挑选出可用的电池,根据需要做好维护,制作备品;第二步:对通信台站的电池补加水,提高蓄电池的保有容量;第三步:用负载电压法检测出低于使用标准的电池,用备品替换。
这是一个动态的维护过程,全部工作可以安排在3个月一次的通信台站巡检中。用这样的维护方法,由于及时排出了潜在的失效电池,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