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今日头条穿山甲广告是怎么做的
想要开户推广投放代运营广告主可拨打电话或加微信(手机号码同步微信)洽谈沟通合作
添加请注明来意
李四
多年丰富的市场经验及把握各行业成功案例
从今日头条到西瓜视频、抖音再到懂-车-帝、悟空问答等等,“做内容,造流量,卖广告”的逻辑在今日头条身上一次次被验证,并成功从图文内容延伸到了短视频领域。坊间传闻,2016年和2017年头条的营收分别是60亿和150亿,今年头条定下了保300亿冲500亿的目标,想要完成超过三倍的营收目标,穿山甲联盟背后是沉重的创收使命。
在流量上尝到甜头后,有意把广告主引向更大的流量池,今日头条联盟的推出与BAT逻辑相似,但背后原因却大相径庭。
在PC互联网时代,掌控了搜索引擎市场份额的百度,同样将广告作为主要的盈利模式之一。早在2002年,百度从B端转向C端不久就上线了“百度联盟”,有了搜索这一黄金入口,百度在用户兴趣“跟踪”上有着先天优势,且搜索本身就是一个流量分发的生意,帮助中小网站一同盈利才是良性循环,“百度联盟”可以说是百度与数百万中小网站建立的牢不可破的利益联盟,仅2017年给的分成就超过160亿。
有着明显电商标签的“阿里妈妈”,则是阿里掌握了电商入口后的产物,一面是海量的电商商家,一面是苛求流量变现的“淘宝客”,和百度联盟有着类似的玩法,但更偏向于电商。原因不难理解,阿里拿到的是用户的购物数据,既可以消化电商商家的流量需求,也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广告的精准度。
腾讯发力广告联盟的时间点并不晚,但外界印象深刻的却是近两年对社交流量的“泄力”,先是进行资源整合,包括京东、美团、滴滴等外部数据,才以广告联盟的形式向外输出。也就是说,只要流量主愿意捅开那层“窗户纸”加入到腾讯的“数据池”中,就可以成为腾讯广告联盟的一员,腾讯在以数据池弥补社交流量的缺陷。
回到今日头条身上,此前的“内容抓取”被诟病,却早已有了“流量运营商”的角色,如今借助广告联盟进化成“流量枢纽”,把分散在数十万APP中的流量收拢一处,通过算法推荐锁定这些流量,再向广告主对这些流量进行二次分发。不失为解决流量矛盾、扩大流量池的可行之策。相较于BAT创立联盟或是为了提早布局,或是为了补齐自身生态一环,对加速扩张而让现金流乏力的今日头条而言,广告联盟更像是必须抓住的生命线。
面对横亘在眼前的“三座大山”,头条必须付出突围的代价
今日头条想要成为站在互联网广告门口的野蛮人,只是这个市场已经没有土地可供开荒,百度联盟、阿里妈妈、腾讯广告联盟如同三座大山横亘在“穿山甲联盟”面前,突围自然需要突围的代价和手段。
“穿山甲联盟”可能给出的手段有两个,和BAT的对抗也集中于此:
一是在广告分成上“想辙子”。根据今日头条发布的方案显示,绝大部分流量主将获得的分成。当初腾讯广告联盟为了抢占市场,也曾开出相当大的诱惑,提供甚至110%的广告分成,但并未坚持太久。毕竟广告分成是相当成熟的玩法,流量主们更慎重于长线利益,动辄一年几亿、几十亿的补贴腾讯坚持不了多久,更不可能是“穿山甲联盟”的长久之计。
二是在转化效率上“做文章”。让今日头条起家的是千人千面的算法,“停不下来”的抖音也是同样的逻辑,在广告联盟上给出了信息流的玩法。问题也同样存在,短视频、问答、微头条等很大一部分用户是今日头条输送的,对这部分的用户行为进行了全方位的跟踪,但对“穿山甲联盟”抱以厚望的第三方APP,在用户画像上与今日头条是否契合仍是不确定事件。何况BAT无不把人工智能作为核心业务,对提升广告转化效率和口碑的努力,恐怕不会输于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