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广州国际车联网技术展览会
Guangzhou International IntelligentConnected Vehicles Expo 2024
时间:2024年5月15-17日
地点: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
参展联络:徐妍(手机号看联系栏)
诚邀贵单位隆重参展——AUTO TECH2024
绿色发展 科技创新
为什么参加AUTO TECH2024车联网技术展
AUTO TECH2024车联网技术专题展,将汇集各种车联网技术及IT解决方案、应用程序及服务等。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汽车工程师们进行交流的会展平台!汽车制造商,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及整车企业用户等聚集一堂,寻找新的供应商及合作伙伴。本展将会将成为中国车联网技术的信息中心。
AUTO TECH2024车联网技术展,将汇聚世界各地关于车联网的各种核心技术,如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网联核心技术、车载智能硬件、车体电子控制装置、智能车载设备、车载电子装置、车联网相关产品、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测试技术等。邀请众多OEM和Tier1的汽车研发采购工程师来参观,能够帮您迅速扩展业务。
※ 展会介绍
汽车产业是当今时代世界经济的重要产业,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向纵深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汽车产业的加速融合推动了汽车产品形态和分布的深刻变革,汽车已开始向大型移动智能终端的方向演变。汽车、信息、互联网等行业企业、研究院所、高校及各国政府纷纷加大对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部署。
随着5G时代的来临,智能汽车技术的不断创新,车联网技术日益成熟,汽车工业进入一个全新的纪元。当前,智能电动融合已渐成趋势,汽车共享等新的商业模式又为智能汽车带来了更广泛的应用前景。工信部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明确指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分为三个方向: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对于智能网联汽车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即到2025年,掌握自动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建立较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生产配套体系及产业群,基本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能源汽车一样,智能网联汽车如今已到达国家战略的高度。
在此背景下,传统汽车企业纷纷加快智能汽车的发展,大型互联网企业纷纷加速向智能汽车产业渗透和布局。据预计,到2025年,在汽车领域的数字化移动服务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9万亿欧元,由于车联网技术广阔的商业应用前景,全球巨头争相介入布局,包括GOOGLE、微软、苹果、阿里巴巴、Uber、英特尔、华为、小米、百度、腾讯等等。除科技巨头之外,传统汽车巨头及零部件供应商也纷纷涉足车联网技术。汽车产业价值链正在智能化的推动下加快重塑,智能网联汽车将成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也将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新的战略制高点,车联网技术将成为未来具发展潜力的风口行业。
AUTO TECH2024广州国际车联网技术展是2024第十一届广州国际汽车技术展览会(简称AutoTech)专题展之一,于2024年5月15-17日在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盛大举办,将和汽车电子技术展、汽车轻量化技术展、自动驾驶技术展、新能源汽车技术展、汽车测试测量技术展等联袂呈现。届时将汇集全球500多家参展商向广大汽车工程师展示先进的车联网相关技术产品。展会拟邀请诸如广汽埃安新能源、特斯拉、比亚迪、丰田、小鹏、小米、极氪、长城、上汽、上汽通用五菱、本田、日产、长安新能源、合众、大众、宝马、蔚来、理想、华为、宁德时代、博世、博格华纳、弗迪动力等全球的新能源OEM厂商和Tier1&2供应商的上万名技术研发及采购工程师,参加展会。
※ 参展范围
◆智能网联汽车整车:概念车、智能汽车、智能电动汽车、互联网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无人驾驶汽车、飞行汽车等;
◆智能驾驶系统:智能传感系统/辅助驾驶系统/智能计算系统/智能公交系统、车载娱乐系统、安全防护系统、位置服务系统、用车辅助系统等;
◆智能车载电子设备:汽车信息系统(行车电脑)、汽车导航系统、车载音响系统、车载通信系统、车载家电、汽车电子狗、上网设备、车载蓝牙、OBD、360全景倒车、后视镜、行车记录仪、车载空气净化器、HUD等;
◆车联网服务和相关产品:通信定位和地图技术(DSRC、3G/4G/5G、GPS/北斗)、高精地图、GPS定位、汽车TSP、汽车App;通信设备制造厂商、通信服务商、平台运营商、数据平台技术、内容提供商等;
◆车联网开发平台/工具、车载操作系统、人车界面/人机界面(声控技术、动作识别技术、触摸屏等);通信模块、系统安全解决方案等。
※ 观众来源
汽车制造商、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汽车电子人士、汽车工业设备制造商、汽车导航系统制造商,进出口贸易商、代理商、经销商,4S店、终端用户、改装厂、改装行、改装店,汽车配件用品市场、超市、连锁加盟店,汽车保养及美容中心、汽车维修中心、汽车修理厂,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汽车后市场经销商,汽车后市场连锁经营领域专家、学者、投资公司及国内外有志于汽车后市场投资创业人士、汽车服务行业、汽车爱好者、车友会、俱乐部、汽车互联网、汽车运营商、5G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移动互联、智能硬件、充电设施、电网、商务机构、汽车维修检测行业相关部门、汽车交通运输部门、政府主管部门、汽车行业协会、媒体等。
欢迎业界同仁踊跃报名参展,现正接受申请,请速与组织单位联系,索取参展合同及展位平面图!充分利用AUTO TECH2024,巩固您的市场地位!
延伸阅读:
产业振兴,技术先行。对于智能网联汽车来说,关键核心技术能否得到突破,是这一新兴产业能否顺利发展的必要先决条件。当下,在充斥着大量互联网企业和新旧造车势力的智能网联“竞赛”中,谁家的技术更先进,谁就将在这场比赛中掌握主动权。从单车智能到协同智能,“目前自动驾驶的主流技术叫单车智能,指的是让车具备所有的感知决策,能够处理路上所有发生的情况。”阿里巴巴达摩院人工智能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王刚表示。据了解,王刚团队所研发的单车感知系统框架模块,拥有多个传感器和算法,以此确保整个系统可以较快得出结果,该技术在业界内属于水平。“但即便是这样的系统,我们在测试时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它并不纯粹是目前的算法技术达不到要求而产生的问题,而是单车智能系统本身存在的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王刚指出,单车智能传感器的盲区和其使用距离,以及车辆需要配备的高精度地图和其他各项基础设施的高成本,都是推广单车智能系统技术的巨大阻碍。
“基于这些考虑,我们认为要想实现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自动驾驶,不但需要研发聪明车,也需要研发聪明道路,让它们配合起来,形成协同智能,才能更好处理自动驾驶面临的困难。”王刚表示,想要解决传感器存在盲区的问题,可以通过把车身传感器放在路上,大幅度缓解“死角困境”。
“这样的方案我们称之为智能感知基站。”王刚介绍,其与车身传感器相比有三大优势,一是位置较高,可以无死角覆盖;二是由于静止的缘故,它对运动物体的识别度会更高;三是信息可以互联互通形成感知基站网络。“拥有智能感知基站的协同智能方案不仅更安全,成本更低,将更有利于无人驾驶的推进,目前我们在此项技术上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想要车路协同终还是离不开车的智能,它们只有共同进步才能把无人驾驶的愿望落到实处。”王刚表示。通信技术助力汽车智能化有了聪明的车和聪明的路,怎么把它们连接起来又是一个问题。“我觉得信息通讯就是连接聪明车和聪明路的有效技术路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表示,以车为主体来实现车和车、车和路、车和人,以及车和网络的通信连接技术被称为V2X技术,它是实现智能网联、车路协同中重要的一环。“其中基于目前的4G、5G移动通信技术而形成的技术我们称之为C-V2X技术,是目前研发的主流方向。”
据了解,C-V2X技术可以分为两大技术分支,一个是基于4G的技术,一个是基于5G的技术,目前应用更多的是4G的技术路线,而针对5G基础的C-V2X技术还有很多标准尚在制定过程中。“目前我们认为先推动4G的V2X技术更实际,因为4G和5G之间是互补的关系,它们分别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我们觉得应该先从4G起步,来寻找相应的产品和商业模式,从而形成整个发展的基础。”王志勤介绍,C-V2X技术的实验进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1阶段是室内模拟,第二阶段是小规模的外景环境模拟,第三阶段是开放的场景测试模拟,目前的技术进展进行到了第三阶段的初期。“下一步我们将考虑开展工具模组、终端和汽车厂商之间互联互通、跨产业链的大规模应用测试工作。”王志勤介绍,多场景测试以及跨产业共同操作所得的测评,会对车辆的运行安全和交通效率的提升形成综合的评价,也希望经过测试形成相应的共享数据库,以便形成相应的模型和测试案例。芯片的成熟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通讯的性能,而国内芯片的技术得以不断突破,对C-V2X技术的进步也有好处。“C-V2X是专业性很强的领域,我们目前一方面在国内依托5G推进组下面C-V2X工作组,利用90多家产业研用平台,以此专注C-V2X产业的应用;国际上和5GAA(5G汽车通信技术联盟)合作,共同推动通讯和助力智能汽车的智能化和网联化。”王志勤表示。自动驾驶攻克隧道难题,不管是车路协调,还是沟通连结的智能网络,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自动驾驶。“目前实现L5级别的自动驾驶还太过遥远,主流企业的研发方向还是放在攻克L4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上。”景驰科技CEO韩旭介绍,L4级别自动驾驶与L1、L2、L3级别自动驾驶大区别在于责任的落点上,“前面的自动驾驶级别是人对车负全责,L4级别是生产厂商对车负责任。”据了解,美国谷歌旗下自动驾驶公司目前已经在亚利桑那的凤凰城进行前排没有司机的无人驾驶试运营。由于近年来硬件设施技术的不断更新与突破,比如激光雷达和英伟达的GPU等,目前已有不少自动驾驶企业在加州获得了DMV(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交通管理局)自动驾驶测试资格。“加州气候稳定,在那里自动驾驶成功,不代表着同样的技术在国内也适用。”韩旭表示,该团队在广州的自动驾驶试驾,想要克服我国南方湿热的气候,就必须在传感器融合、保证硬件冗余备份、增强稳定性、适应多种环境等问题上有所突破。“目前为止我们都通过技术解决了这些难题,特别是在自动驾驶穿越隧道这个场景上,可以使用激光传感器、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以及混合定位等技术解决光线较弱的难题,使汽车平稳穿越隧道。”韩旭还预测,该技术有望在近期商业化。“永远不要低估技术进化的能力,凭借目前的技术发展,自动驾驶的难题是可以被解决的。”——摘录中国储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