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 EVIEW 触摸屏维修:本地专业服务,解决失灵 / 黑屏故障

更新:2025-11-17 07:00 编号:41926266 发布IP:113.111.180.180 浏览:1次
发布企业
广州腾鸣自动化控制设备有限公司
认证
资质核验:
已通过营业执照认证
入驻顺企:
10
主体名称:
广州腾鸣自动化控制设备有限公司
组织机构代码:
440126000626553
报价
人民币¥100.00元每件
关键词
顺德 EVIEW 触摸屏维修,顺德EVIEW人机界面维修,顺德EVIEW触摸屏不灵维修,顺德EVIEW触摸屏黑屏维修,顺德EVIEW维修
所在地
广州市番禺区钟村镇屏山七亩大街3号
手机
15915740287
联系人
李德潮  请说明来自顺企网,优惠更多
请卖家联系我

详细介绍

顺德EVIEW触摸屏维修     容桂EVIEW人机界面维修,杏坛EVIEW触摸屏维修,勒流EVIEW人机界面维修,均安EVIEW触摸屏维修,三桂EVIEW人机界面维修

容桂 陈村 大良  勒流 杏坛 北窖 伦教 均安 乐从 龙江

佛山腾鸣自动化控制设备有限公司。

3个维修服务点

                                                                                    3个维修服务点

地址1:佛山顺德碧桂园

地址2:佛山顺德凤翔办事处                                                                                                                       

 地址3:肇庆市高新区(大旺)

免出差费,高精技术,合作心态

佛山腾鸣自动化公司合理设置三个维修服务点,可为广州,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西区,禅城,番禺,黄埔,佛山,南沙,中山,萝岗,新塘,永和,珠海,三水,顺德,南海,高明,肇庆,东莞,深圳,汕头,江门,清远,

汕尾等地的客户提供免费出差维修服务。广东省外的设备可快递至我司维修,提供现场检测安川伺服维修服务(需协商差旅费用)。

腾鸣自动化公司地址处于105国道旁边,对于佛山,顺德,南海,三水,高明,中山,珠海,肇庆,江门等地的客户亲自送货上门检修,交通极其方便!欢迎广大新老客户莅临腾鸣自动化指导工作!

 番禺区顺德碧桂园维修办事处:


佛山、禅城、三水、顺德、南海、陈村、伦教、大旺、高明

LAUER触摸屏维修、ESA触摸屏维修、GT1175-VNBA-C触摸屏维修、BECKHOFF触摸屏维修、unitronics触摸屏维修、FANUC触摸屏维修、A13B-0196-B123发那科触摸屏维修、SUTRON触摸屏、Eisenmann触摸屏维修、UNIOP触摸屏维修、spn触摸屏维修、M2I触摸屏维修、NESLAB RPC触摸屏维修、STAHL触摸屏维修、PILZ触摸屏维修、触摸屏维修、REDLION触摸屏维修、BEIJER触摸屏维修、hitachi触摸屏维修、koyo触摸屏维修、rkc触摸屏维修、CONTEC触摸屏维修、idec触摸屏维修、KOMATSU触摸屏维修、patlite触摸屏维修、keba触摸屏维修、Resotec触摸屏维修、触摸屏维修、niehoff触摸屏维修、moeller触摸屏维修、AB触摸屏维修、AUTOSPLICE触摸屏维修、博世力士乐触摸屏维修、YAMATAKE触摸屏维修、欧姆龙触摸屏维修、施耐德触摸屏维修、B&R触摸屏维修、松下触摸屏维修、基恩士触摸屏维修、威纶通触摸屏维修、eview触摸屏维修、GARVENS触摸屏维修、GE FANUC触摸屏维修、ingersoll rand触摸屏维修、BANNER触摸屏维修、METTLER TOLEDO触摸屏维修、MP277触摸屏维修、LASKA触摸屏维修、Cutler Hammer触摸屏维修、GP2501-SC41-24V触摸屏维修、GP37W2-BG41-24V触摸屏维修、proface触摸屏维修、西门子触摸屏维修、XBTG5230触摸屏维修、ue触摸屏维修、NT631C-ST153B-EV3触摸屏维修、DELTA触摸屏维修、三洋触摸屏维修、白光触摸屏维修、富士触摸屏维修、海泰克触摸屏维修、三菱触摸屏维修、台达触摸屏维修、ABB触摸屏维修、GT1275触摸屏维修、F940GOT-SWD-C触摸屏维修、PWS1711-STN触摸屏维修、PWS6600S-S触摸屏维修、PWS6A00T-P触摸屏维修、UG430-SS4触摸屏维修、MONITOUCH触摸屏维修、V710C触摸屏维修、PANELVIEW PLUS 1000触摸屏维修、PANELVIEW 1000人机界面维修、PANELVIEW PLUS 1500触摸屏维修、MONFORTS触摸屏维修、SAIA-BURGESS触摸屏维修、SAIA PCD WEB PANEL MB触摸屏维修、TLINE触摸屏维修、SAIA PCD WEB PANEL MB触摸屏维修、UNIOP触摸屏维修、SWISSLOG触摸屏维修

EVIEW触摸屏维修常见故障:上电无显示,运行报警,无法与电脑通讯,触摸无反应,触控板破裂,触摸玻璃,上电黑屏,上电白屏等故障。

  直流电机维修全指南:从原理到实操的系统解析

直流电机基础知识:维修的理论基石

直流电机是将直流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动机)或机械能转化为直流电能(发电机)的电磁装置,因其启动转矩大、调速性能好,广泛应用于工业设备(如机床、起重机)、交通工具(如电动车、地铁)、精密仪器(如机器人关节)等领域。理解其结构与原理,是维修的前提。

1.1 直流电机的分类与应用场景

直流电机按结构和励磁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类,不同类型的故障特点和维修重点不同:

按励磁方式分类

他励直流电机:励磁绕组与电枢绕组独立供电(励磁电压通常为 220V 或 110V),调速范围宽、特性稳定,用于机床主轴、印刷机等需调速的设备。

并励直流电机:励磁绕组与电枢绕组并联(共用同一电源),转速基本恒定,适用于水泵、风机等恒速负载。

串励直流电机:励磁绕组与电枢绕组串联(电流相同),启动转矩极大、转速随负载变化显著,常用于起重机、电动车、卷扬机。

复励直流电机:存在并励和串励绕组,兼顾并励的稳定性和串励的高转矩,用于电梯、轧钢机等复杂负载设备。

按结构形式分类

有刷直流电机:通过电刷与换向器接触传递电流,结构简单但存在机械磨损,维护频率较高。

无刷直流电机:用电子换向替代电刷和换向器,寿命长、噪音低,但控制电路复杂,故障多集中于驱动模块。

1.2 直流电机的核心结构与工作原理

以常见的有刷直流电动机为例,其结构可分为 “静止部分” 和 “旋转部分”,核心是 “电磁力驱动旋转”:

1.2.1 静止部分(定子)

机座:由铸铁或钢板制成,支撑电机整体,作为磁路的一部分(称为 “磁轭”)。

主磁极:由铁芯(硅钢片叠压)和励磁绕组组成,通入直流电后产生主磁场(N 极和 S 极交替排列)。

换向极:位于主磁极之间,作用是改善换向性能,减少电刷火花(由换向绕组通入电流产生辅助磁场)。

电刷装置:包括电刷、刷握、刷杆和弹簧,电刷通过弹簧压力与换向器表面紧密接触,将外部直流电引入电枢绕组。

1.2.2 旋转部分(转子,又称电枢)

电枢铁芯:由硅钢片叠压而成(减少涡流损耗),表面有槽,用于嵌放电枢绕组。

电枢绕组:由绝缘铜线绕制(多为漆包线),按一定规律嵌在铁芯槽内,是产生电磁力的核心部件。

换向器:由多个铜片(换向片)组成,铜片间用云母片绝缘,与电枢绕组两端焊接,作用是将外部直流电转换为电枢绕组内的交流电(确保转子持续旋转)。

转轴:连接电枢铁芯与负载,传递机械转矩,需与轴承配合保证旋转平稳。

1.2.3 工作原理

当电枢绕组通入直流电时,在主磁场作用下,导体受到电磁力(左手定则:磁场方向、电流方向、力的方向相互垂直),形成转矩驱动电枢旋转;换向器随电枢旋转,通过电刷切换电流方向,确保每个磁极下的导体电流方向不变,持续产生同向转矩。

1.3 直流电机的主要参数与性能指标

维修时需参考电机铭牌参数,确保修复后性能匹配,核心参数包括:

额定电压(Uₙ):电枢绕组的额定工作电压(如 DC 220V、DC 110V)。

额定电流(Iₙ):额定负载下的电枢电流,过大易导致绕组过热。

额定转速(nₙ):额定负载下的转速(如 1500r/min、3000r/min)。

额定功率(Pₙ):输出机械功率(Pₙ=Uₙ×Iₙ×η,η 为效率,通常 70%-90%)。

励磁方式与电压:如 “并励 220V” 表示励磁绕组需接入 220V 直流电。

直流电机维修常用工具与设备

直流电机维修涉及机械拆装、电气检测和绕组修复,工具的选择直接影响维修效率和质量。以下按 “基础工具”“设备”“辅助材料” 分类介绍:

2.1 基础拆装与检测工具

机械拆装工具

螺丝刀套装(一字、十字,含长杆和短杆,用于拆卸端盖螺丝)、内六角扳手(拆卸轴承盖)、套筒扳手(拆卸大尺寸螺栓)。

拉马(又称拔轮器,分三爪和两爪,用于拆卸轴承、皮带轮、联轴器,避免敲击损坏轴颈)。

橡皮锤 / 铜锤(敲击端盖、机座等部件,避免硬锤导致变形)、卡簧钳(拆卸轴上的卡簧固定件)。

游标卡尺(测量轴径、轴承内径、换向器直径等,精度 0.02mm)、千分尺(测量换向片厚度、电枢铁芯长度等精密尺寸)。

电气检测工具

万用表(数字式优先,用于测量电阻、电压、通断,检测绕组短路、断路)。

兆欧表(摇表,500V 或 1000V 规格,测量绕组与机座的绝缘电阻,判断是否接地)。

直流电源(可调压,如 0-300V,用于给励磁绕组供电、测试电枢旋转性能)。

转速表(接触式或非接触式,测量电机实际转速,判断是否符合额定值)。

2.2 维修设备

电枢平衡机

用途:检测电枢的动平衡(旋转时重心偏移会导致振动和轴承磨损),通过在电枢铁芯上钻孔或添加配重块校正,适用于高速电机(如 3000r/min 以上)。

绕组测试仪

功能:检测电枢绕组的匝间短路(通过施加高压脉冲,对比绕组电感变化)、断路(导通性测试)、接线错误(相位检测),比万用表更。

换向器车床 / 磨床

用于修复磨损或变形的换向器:当换向器表面出现沟槽、偏心或烧灼时,通过车床车削(去除表面 0.1-0.3mm)或磨床磨削,恢复圆度和光洁度。

绕线机与划线板

绕线机(手动或电动)用于绕制电枢绕组和励磁绕组,需匹配线径和匝数;划线板(绝缘材料制成,如竹片)用于将绕组嵌入铁芯槽,避免损伤漆包线绝缘层。

烘箱 / 加热设备

用于绕组浸漆后的烘干(去除潮气,固化绝缘漆)、轴承加热安装(加热至 80-100℃,使轴承内径膨胀,便于套入轴颈)。

2.3 辅助材料与耗材

电气绝缘材料

绝缘漆(如 1032 三聚氰胺醇酸漆,用于绕组浸漆,增强绝缘和机械强度)、绝缘纸(青壳纸、聚酯薄膜,垫在绕组与铁芯槽之间,防止接地)。

云母片(换向片间的绝缘材料,耐高温,厚度 0.2-0.5mm)、绑带(玻璃丝带、无纬带,固定电枢绕组端部,防止旋转时松动)。

机械耗材

轴承(按型号匹配,如 6205、30208,需选择同精度等级,通常为 P0 级或 P6 级)、润滑脂(锂基润滑脂,适用于电机轴承,耐温 - 20℃至 120℃)。

电刷(按材质分石墨电刷、金属石墨电刷,需匹配换向器材质和电机转速,如高转速电机用软质石墨电刷减少磨损)。

清洁与修复材料

无水酒精、棉纱(清洁换向器表面、电shuafen末)、砂纸(细砂纸 800#-1200#,打磨换向器表面或电刷接触面)。

金属修补剂(如环氧树脂修补剂,修复轴颈的轻微磨损或划痕)。

直流电机维修安全操作规程

直流电机维修涉及高压直流电(如 220V 电枢电压)、机械旋转部件和化学品(绝缘漆),安全操作是首要原则。需严格遵守以下规范:

3.1 电气安全防护

断电与放电:维修前必须断开电机与电源的连接,拆除电源线并做好绝缘处理;对于大容量电机,电枢绕组和励磁绕组可能储存电荷,需用电阻(500Ω-1kΩ)短接绕组两端放电(放电时间≥1 分钟),避免触电。

绝缘检测:接触电机前,用兆欧表测量绕组与机座的绝缘电阻,低于 0.5MΩ 时需先排查接地故障,禁止带电检测。

工具绝缘:使用绝缘手柄的螺丝刀、扳手,避免双手接触电枢和机座(形成导电回路);测量电压时,需先确认万用表量程正确(直流电压档)。

3.2 机械操作安全

拆装防护:拆卸端盖时,需先标记对位(如用记号笔在机座与端盖连接处画对齐线),避免重装时错位导致轴承卡住;使用拉马时,确保爪脚紧扣工件,缓慢旋紧丝杆,防止滑脱伤人。

旋转测试:电机组装后通电测试时,需确保周围无杂物(如工具、导线),手远离旋转部件(皮带轮、风扇),必要时加装防护罩;测试时先点动运行(短时通电),观察有无异响或卡滞,再持续运行。

3.3 化学品与环境安全

绝缘漆使用:浸漆和烘干操作需在通风良好的场所进行,避免吸入挥发气体;烘箱加热时需监控温度(不超过绝缘漆耐温上限,通常 120℃),远离易燃物。

废弃物处理:废弃的电刷、绝缘纸、废漆等需分类回收,避免随意丢弃(电刷含石墨和金属,属可回收物)。

直流电机故障诊断流程与方法

直流电机故障可分为 “机械故障”(如轴承异响、转子卡滞)和 “电气故障”(如绕组短路、电刷火花过大),诊断需遵循 “先外观后内部、先机械后电气、先简单后复杂” 的原则,具体流程如下:

4.1 故障初步判断:外观与运行状态检查

静态外观检查

观察电机表面:机座是否有裂纹、变形(可能因碰撞导致);端盖螺丝是否松动(导致振动);接线盒内接线是否松动、烧焦(接触不良会发热)。

检查电刷装置:电刷是否磨损过度(长度低于原长 1/3 需更换);刷握弹簧是否松动(压力不足导致接触不良);电刷与换向器接触处是否有烧灼痕迹、粉末堆积(火花过大的表现)。

查看通风与散热:散热片是否堵塞(灰尘、油污会影响散热);风扇是否损坏(缺叶、变形会导致散热不良,电机过热)。

动态运行观察

通电试运行:听声音(正常应为均匀的 “嗡嗡” 声,若有 “咔咔” 声可能是轴承损坏,“摩擦声” 可能是转子扫膛);测温度(运行 30 分钟后,机壳温度不超过 60℃,轴承端温度不超过 70℃,过热可能是绕组短路或通风不良)。

观察火花等级:电刷与换向器接触处的火花是判断电机状态的重要指标,按 GB/T 755 标准分为 5 级:

1 级:无火花(理想状态)。

1¼ 级:微弱火花(小部分电刷有零星火花,允许长期运行)。

1½ 级:中等火花(大部分电刷有火花,边缘略红,短期运行可接受,需检修)。

2 级:强火花(全部电刷有强烈火花,换向器表面有烧灼,禁止长期运行)。

3 级:危险火花(火花呈白色或蓝色,换向器严重烧灼,立即停机)。

4.2 机械故障检测与判断

轴承故障

现象:运行时轴承端有 “沙沙” 声、“咯噔” 声,或温度异常升高(超过 70℃);严重时转子轴向或径向窜动增大(用手晃动轴端,间隙超过 0.1mm)。

检测:拆卸轴承后,观察滚珠 / 滚道是否有磨损、裂纹、锈蚀;转动轴承时应顺滑无卡顿,否则需更换。

转子扫膛

现象:电机运行时有摩擦声,电流增大,机壳发热;严重时转子卡死无法转动。

原因:轴承磨损导致转子偏心,与定子铁芯摩擦;或电枢铁芯松动、变形,与主磁极间隙过小(正常间隙 0.2-1mm,因电机功率而异)。

检测:用塞尺测量气隙(转子与主磁极之间的间隙),若不均匀或超过标准值,需调整轴承位置或修复转子。

换向器故障

现象:表面有沟槽、烧灼斑、偏心(旋转时径向跳动过大);换向片间云母片突出(高于换向片表面,导致电刷接触不良)。

检测:用百分表测换向器径向跳动(正常≤0.05mm,高速电机≤0.03mm);用直尺和塞尺测云母片高度(应低于换向片 0.5-1mm)。

4.3 电气故障检测与判断

绕组绝缘检测(接地故障)

方法:用 500V 兆欧表测量电枢绕组与机座、励磁绕组与机座之间的绝缘电阻,正常应≥0.5MΩ(低压电机)或≥1MΩ(高压电机);若≤0.2MΩ,说明存在接地故障(绕组绝缘破损,与铁芯导通)。

定位:将绕组一端接兆欧表 L 端,机座接 E 端,缓慢摇表,用听针贴近铁芯槽,听到 “滋滋” 声处即为接地点(适用于轻微接地)。

绕组短路检测

电枢绕组短路:用绕组测试仪施加脉冲电压,短路的绕组因电感降低,仪表会报警;或用万用表测相邻换向片间电阻,正常应均匀,若某两片间电阻显著偏小,说明对应绕组短路。

励磁绕组短路:测量励磁绕组电阻,与铭牌标称值对比,若偏小 10% 以上(如标称 100Ω 实测 80Ω),说明存在匝间短路;短路严重时,通电后绕组会快速发热。

绕组断路检测

电枢绕组断路:用万用表测相邻换向片间电阻,若为无穷大,说明对应绕组断路(多因焊接点脱落或导线断裂)。

励磁绕组断路:万用表测绕组两端电阻为无穷大,说明导线断裂或接线端子松动。

换向器与电刷故障

换向器片间短路:用万用表测相邻换向片电阻,正常应为无穷大(云母片绝缘),若导通说明云母片击穿或有导电粉末堆积。

电刷接触不良:用直流电压档测电刷与换向器之间的电压降,正常应≤0.5V(单组电刷),若过大(如 1V 以上),说明接触不良(电刷磨损、弹簧压力不足)。

直流电机常见机械故障维修

机械故障多与磨损、装配不当相关,表现为振动、异响、卡滞,若不及时处理会加剧电气故障(如扫膛导致绕组接地)。以下是高频机械故障的维修方法:

5.1 轴承故障维修

轴承是直流电机易磨损的部件,寿命通常 2000-5000 小时(取决于负载和润滑),常见故障为 “磨损松旷”“滚珠碎裂”“润滑不良”。

维修步骤:

拆卸轴承

用卡簧钳取下轴上的卡簧,拆除轴承盖螺丝;对于端盖轴承,需先拆卸端盖(用拉马将端盖与机座分离),再用拉马夹住轴承外圈(避免夹内圈导致轴颈损伤),缓慢旋紧丝杆将轴承拉出。

若轴承与轴颈过紧(如生锈),可先用少量机油润滑,或用热风枪(100-150℃)加热轴承外圈,再用拉马拆卸。

轴承检测与更换

检查旧轴承:滚珠 / 滚道是否有凹坑、裂纹、锈蚀;转动是否顺滑无卡顿;保持架是否断裂。若有上述问题,必须更换。

选择新轴承:型号需与原轴承一致(如原轴承为 6308-ZZ,需替换同型号,“ZZ” 表示双面防尘盖);检查新轴承的游隙(径向间隙,通常 0.01-0.05mm),过大会导致振动。

安装轴承

冷装:适用于小尺寸轴承(内径≤30mm),用铜锤轻敲轴承内圈(垫木块避免直接敲击),直至到位(贴紧轴肩)。

热装:适用于大尺寸轴承(内径≥30mm),将轴承放入机油中加热至 80-100℃(不可用明火直接加热,避免退火),取出后迅速套入轴颈,用套筒抵住内圈直至冷却固定。

润滑处理

轴承安装后,加入适量润滑脂(填充轴承内部空间的 1/2-2/3,过多会导致发热,过少则润滑不足),推荐使用锂基润滑脂(耐温性好)。

安装轴承盖时,确保密封件完好(防止润滑脂泄漏或灰尘进入)。

5.2 转子扫膛维修

转子扫膛指电枢铁芯与主磁极 / 换向极摩擦,表现为运行时摩擦声、机壳发热,严重时会刮伤铁芯、磨损绕组绝缘(导致接地),原因多为 “轴承磨损导致转子偏心”“端盖装配错位”“轴弯曲变形”。

维修步骤:

确定扫膛原因

测量轴承间隙:若轴承径向间隙超过 0.15mm(中小型电机),更换轴承后重新检查。

检查端盖对位:若端盖与机座的对齐标记错位,重新按标记装配,拧紧螺丝时均匀受力(对角顺序拧紧,避免端盖变形)。

检测轴弯曲:将轴两端架在 V 型铁上,用百分表测轴中间位置的径向跳动,正常应≤0.05mm,若超标(如 0.1mm 以上)需校直。

轴弯曲校直

轻微弯曲(≤0.1mm):用压力机缓慢施压于弯曲的反方向(垫铜块保护轴表面),边压边用百分表监测,直至跳动量达标。

严重弯曲:需返厂车削(减小轴径)或更换新轴(适用于轴颈磨损严重的情况)。

修复铁芯磨损

若电枢铁芯表面有轻微划痕,用细砂纸(800#)打磨光滑,去除毛刺(避免刮伤定子)。

若定子主磁极铁芯磨损,检查是否有松动,重新紧固后用绝缘漆涂抹磨损处(防止锈蚀)。

调整气隙

装配后用塞尺测量电枢与主磁极之间的气隙,确保均匀(各点误差≤0.05mm),若不均匀,可在端盖与机座之间加薄垫片调整(垫片材质为钢片,厚度 0.02-0.1mm)。

5.3 换向器机械故障维修

换向器长期与电刷摩擦,会出现 “表面磨损”“偏心”“片间云母突出” 等问题,导致火花过大、电刷磨损加剧。

维修步骤:

换向器表面处理

轻微磨损(表面有细小沟槽、氧化层):用细砂纸(1000#)在电机旋转时打磨(或手工沿圆周方向打磨,避免轴向划痕),打磨后用无水酒精清洁表面,去除粉末。

严重磨损(沟槽深度≥0.5mm 或偏心≥0.1mm):需用车床车削加工,步骤如下:

将电枢固定在车床卡盘上,校准同心度(径向跳动≤0.02mm)。

选择硬质合金刀具,切削速度 50-100m/min,进给量 0.1-0.2mm/r,切削深度 0.1-0.3mm(单次),直至表面光洁、无偏心。

车削后用三角刮刀清理换向片间的毛刺,避免短路。

云母片下刻(换向器片间绝缘修复)

车削后,换向片表面会高于云母片(因云母硬度低于铜),需将云母片下刻 0.5-1mm(防止云母磨损后换向片突出):

用专用云母刻槽刀(宽度略小于换向片间距)沿片间缝隙切割,深度控制在 0.5mm(小型电机)或 1mm(大型电机)。

清理刻槽内的碎屑,用无水酒精擦拭干净,确保片间绝缘良好(万用表测相邻片电阻为无穷大)。

换向器焊接修复

若换向片与电枢绕组引线焊接点脱落(导致绕组断路),需重新焊接:

用烙铁(大功率,100-200W)加热焊接点,去除旧焊锡,露出绕组引线(漆包线需剥去绝缘漆,镀锡处理)。

用焊锡(含锡量 60% 以上)重新焊接,确保焊点牢固(拉扯引线无松动),焊接后清理多余焊锡(避免片间短路)。

直流电机常见电气故障维修

电气故障直接影响电机性能,甚至导致停机,需通过绕组修复、电刷调整等手段解决,以下是典型电气故障的维修方法:

6.1 电枢绕组故障维修

电枢绕组是直流电机的核心,故障包括 “匝间短路”“对地短路(接地)”“断路”,维修难度较大,需根据损坏程度选择 “局部修复” 或 “重绕绕组”。

6.1.1 匝间短路维修

匝间短路指同一绕组内的相邻导线绝缘破损,导致电流分流、绕组过热(严重时冒烟),多因绝缘漆老化、铁芯槽内有毛刺刺破绝缘。

局部短路修复(适用于单槽或少数绕组短路):

定位短路点:用绕组测试仪确定短路的绕组所在槽位,或通入低压直流电(如 12V),用红外测温仪检测,温度异常升高的槽位即为短路点。

拆除旧绕组:小心撬开该槽的绝缘纸,取出短路的绕组(若导线较粗,需用剪刀剪断,保留相邻绕组的绝缘)。

重绕绕组:按原绕组的线径(如 Φ0.5mm)、匝数(如 50 匝)、绕向重绕,嵌入槽内,垫好新绝缘纸(青壳纸 + 聚酯薄膜)。

浸漆固化:将修复的绕组涂刷绝缘漆,放入烘箱(100-120℃)烘干 2-4 小时,增强绝缘强度。

整体重绕(适用于多绕组短路或绝缘普遍老化):

记录参数:拆除旧绕组前,记录线径、匝数、绕组形式(叠绕或波绕)、槽数、换向片数(用于确定接线方式)。

清理铁芯:去除槽内的旧绝缘和杂物,用砂纸打磨槽口毛刺,垫入新的槽绝缘(厚度 0.2-0.5mm,根据电压选择,高压电机选厚绝缘)。

绕制绕组:用绕线机按原参数绕制线圈,每绕完一槽用划线板将导线理平,避免交叉;绕组端部用玻璃丝带绑紧固定。

接线与焊接:按原接线方式(叠绕每槽线圈接相邻换向片,波绕接间隔换向片)将绕组引线焊接到换向片,确保焊点牢固、绝缘良好。

整体浸漆与烘干:将电枢放入绝缘漆中浸泡 1-2 小时(完全浸透),取出沥干后放入烘箱(120℃)烘干 4-6 小时,提高绕组整体性和绝缘强度。

6.1.2 对地短路(接地)维修

绕组与电枢铁芯导通(绝缘电阻≤0.2MΩ),多因槽绝缘破损、绕组端部与机座摩擦导致,严重时会跳闸、烧保险。

维修步骤:

定位接地点:用兆欧表确定接地绕组所在槽位(摇表 L 端接绕组,E 端接机座,缓慢摇表,听针贴近槽口,“滋滋” 声处为接地点)。

修复绝缘:若接地点在槽内,撬开槽绝缘,垫入新的绝缘纸(层数比原绝缘多 1 层),用绝缘漆涂刷破损处;若在绕组端部,用绝缘带缠绕破损处,涂刷绝缘漆。

测试绝缘:修复后用兆欧表复测,绝缘电阻≥0.5MΩ 为合格,否则需重新检查或整体重绕。

6.1.3 绕组断路维修

断路多因引线焊接脱落、导线断裂(如长期振动导致),表现为电机不转、电流为 0(或很小)。

维修步骤:

定位断点:用万用表测相邻换向片电阻,找到电阻为无穷大的两片,对应绕组即为断路点。

修复断点:若为焊接点脱落,重新焊接(方法同换向器焊接);若为导线断裂,需找到断裂处(多在绕组端部弯曲处),剥去两端绝缘漆,对接后焊接,再用绝缘带包裹。

6.2 励磁绕组故障维修

励磁绕组(主磁极、换向极)故障以 “匝间短路”“接地” 为主,因长期通直流电,绝缘易老化(尤其高温环境下)。

维修步骤:

短路维修

测量电阻:与铭牌对比,若电阻偏小 10% 以上,说明存在匝间短路(如并励绕组标称 100Ω,实测 85Ω)。

局部修复:对于外部可见的短路点(如绕组端部绝缘破损),用绝缘带缠绕,涂刷绝缘漆;若内部短路(无法定位),需重绕绕组(记录原线径、匝数,按原绕向绕制,嵌入主磁极铁芯,垫好绝缘)。

接地维修

定位接地点:用兆欧表测绕组与机座电阻,若≤0.2MΩ,用听针贴近主磁极,找到 “滋滋” 声处(多为绕组与铁芯接触点)。

修复:撬开绕组与铁芯接触处,垫入绝缘纸(厚度 0.2-0.5mm),涂刷绝缘漆固化;若接地严重,需拆除旧绕组,重新绕制并加强绝缘(铁芯表面先涂一层绝缘漆)。

6.3 电刷与换向器电气故障维修

电刷与换向器是直流电机的 “滑动接触” 部件,故障直接导致火花过大、输出转矩下降,常见问题及维修如下:

6.3.1 电刷火花过大

火花过大是常见的故障,原因及解决方法:

故障原因维修方法

电刷磨损过度(长度<原长 1/3)更换同型号电刷(材质、尺寸匹配,如原电刷为 D104 型,尺寸 10×12×25mm)

电刷与换向器接触不良(压力不足或过大)调整刷握弹簧压力(用弹簧秤测量,正常压力 15-30kPa,压力不足需更换弹簧,过大需减压)

电刷位置偏离中性线(导致换向不良)调整电刷架位置:松开刷杆固定螺丝,通电缓慢转动刷架,直至火花小,再固定

换向器表面粗糙、有油污用细砂纸打磨换向器,无水酒精清洁,去除油污和粉末

换向极绕组故障(无法改善换向)检查换向极绕组是否短路、接线是否正确(串励电机需与电枢串联),修复或更换

6.3.2 电刷磨损过快

正常电刷寿命 1000-3000 小时,若短期内磨损严重(如 1 个月磨损 1/2),需从以下方面解决:

电刷材质不匹配:高速电机需用软质石墨电刷(如 D374B),低速重载电机用硬质电刷(如 D172),更换匹配材质的电刷。

换向器表面粗糙:车削或打磨换向器,降低表面粗糙度(Ra≤1.6μm)。

电刷在刷握内卡滞:检查刷握与电刷的间隙(正常 0.1-0.2mm),若过小(卡滞),用锉刀扩大刷握内孔;若过大(晃动),更换刷握。

6.4 接线故障维修

接线错误或松动会导致电机反转、转速异常、电流过大,常见于 “励磁绕组接线反接”“串励 / 并励接线错误”。

维修步骤:

电机反转

原因:电枢绕组或励磁绕组接线反接(改变电流方向,导致转矩反向)。

修复:对调电枢绕组两端接线(或对调励磁绕组两端接线),通电测试,直至转向正确。

转速异常(过高或过低)

并励电机转速过高:可能是并励绕组断路(励磁电流为 0,转速飙升至 “飞车”,危险!),需立即断电,修复并励绕组断路。

转速过低:检查励磁绕组是否短路(励磁电流过大,磁通增加,转速下降),或电枢绕组短路(负载增大),按前面方法修复。

接线松动

检查接线盒内端子:拧紧松动的螺丝,去除端子上的氧化层(用砂纸打磨),必要时加垫片增强接触。

固定绕组引线:用绑带将励磁绕组、电枢绕组的引出线固定在机座上(远离旋转部件),避免振动导致脱落。

直流电机组装与测试

故障修复后,需按正确步骤组装电机,并通过严格测试确保性能达标,避免二次故障。

7.1 电机组装步骤

电枢安装

将电枢(转子)小心放入机座,确保与定子无碰撞(避免扫膛),两端轴承座对准端盖轴承。

安装前端盖:按对齐标记扣合,均匀拧紧螺丝(对角顺序,每颗螺丝拧至半紧,再依次拧紧,避免端盖变形)。

电刷装置安装

调整电刷位置:使电刷中心对准换向器中性线(可参考原标记,或通过通电试转调整至火花小)。

安装电刷:将电刷放入刷握,调整弹簧压力(用弹簧秤测压力 15-30kPa),确保电刷自由活动(无卡滞),与换向器表面紧密接触(接触面≥80%)。

后端盖与附件安装

安装后端盖(方法同前端盖),检查转子转动是否顺滑(用手转动轴端,无卡滞、无明显阻力)。

安装轴承盖、风扇、皮带轮(或联轴器),皮带轮需校准同心度(径向跳动≤0.1mm),避免振动。

接线与防护

按电机铭牌接线图连接电枢、励磁绕组(区分并励、串励端子,如 “电枢 +”“励磁 +”),接线盒内用绝缘套管保护裸露导线。

安装防护罩(针对旋转部件)、接地端子(用 4mm² 以上导线连接机座与地线,确保接地电阻≤4Ω)。

7.2 电机测试与性能验证

组装后需进行 “空载测试”“负载测试” 和 “安全测试”,确保符合标准:

空载测试(无负载运行 30 分钟)

绝缘测试:通电前用兆欧表复测各绕组绝缘电阻,≥0.5MΩ。

电压与电流:通入额定电压,测电枢电流(空载电流应为额定电流的 10%-30%,如额定 5A,空载 0.5-1.5A),过大可能是轴承卡滞或绕组短路。

转速与火花:用转速表测转速(应接近额定转速,误差 ±5%);观察电刷火花,应≤1½ 级(允许微弱火花)。

温度与声音:运行 30 分钟后,机壳温度≤60℃,轴承端≤70℃;声音均匀无异响。

负载测试(接入额定负载)

电流与转速:测电枢电流(应≤额定电流)、转速(允许下降≤10%,如额定 1500r/min,负载 1350r/min 以上)。

转矩输出:用扭矩仪测输出转矩,应≥额定转矩(如额定 10N・m,实测≥9.5N・m)。

稳定性:持续运行 2 小时,观察是否有过热、火花增大、转速波动(波动≤±2%)。

安全测试

接地电阻: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机座与地线电阻,≤4Ω。

耐压测试:对绕组施加 1.5 倍额定电压的交流电(如 220V 电机加 330V),持续 1 分钟,无击穿(万用表测绝缘电阻无骤降)。

直流电机保养与延长寿命的技巧

维修后的电机需通过科学保养延长寿命,减少故障复发。以下是日常保养要点:

8.1 定期检查与清洁

每日检查:运行时听声音(有无异响)、看火花(电刷处火花等级)、摸温度(机壳和轴承端是否过热)。

每周清洁:用压缩空气吹去电机表面的灰尘、电shuafen末(避免堆积导致短路);用棉纱蘸无水酒精擦拭换向器表面和电刷。

每月检查:

电刷磨损:测量电刷长度,低于原长 1/3 时更换。

螺丝紧固:检查端盖、刷握、接线盒的螺丝是否松动,及时拧紧。

轴承润滑:若轴承端温度偏高(>60℃),补充润滑脂(每运行 2000 小时更换一次)。

8.2 运行环境控制

避免潮湿(相对湿度≤85%):潮湿会降低绝缘电阻,导致接地故障,可在电机附近加装除湿机。

远离粉尘和腐蚀性气体:粉尘会进入电刷与换向器之间,加剧磨损;腐蚀性气体会腐蚀绕组绝缘(如化工厂环境需选用防腐型电机)。

控制负载:避免长期过载运行(电流≤额定电流的 110%),过载会导致绕组过热、电刷火花增大。

8.3 长期存放保养

电机停用超过 1 个月时,需做以下处理:

清洁表面,涂刷防锈漆(轴颈、皮带轮等金属部件)。

绕组通入低压直流电(50% 额定电压)干燥处理(或定期通电 1 小时,利用自身发热驱潮)。

电刷与换向器之间垫入绝缘纸(防止电刷长期压迫导致换向器变形)。

放置在通风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重压。

维修案例分析与经验

9.1 实战案例 1:起重机串励直流电机(DC 220V)火花过大、输出无力

故障现象:电机启动时电刷处火花呈 2 级(红色火花),吊起重物时转速明显下降,电流超过额定值(额定 50A,实测 65A)。

排查过程:

外观检查:电刷磨损严重(长度仅原长 1/4),换向器表面有烧灼痕迹,粉末堆积。

电气检测:

电枢绕组绝缘电阻 0.8MΩ(正常),但相邻换向片间电阻有 2 组偏小(正常 5Ω,实测 2Ω),判断存在匝间短路。

励磁绕组电阻 1.2Ω(标称 1.5Ω),存在轻微匝间短路。

修复步骤:

更换电刷(同型号 D374B,尺寸 16×25×40mm),调整弹簧压力至 25kPa,打磨换向器表面(1000# 砂纸)并清洁。

修复电枢绕组短路:定位短路的 2 组绕组,拆除后按原参数(线径 Φ1.2mm,匝数 8 匝)重绕,浸漆烘干。

励磁绕组重绕:因无法定位短路点,拆除旧绕组,按原线径 Φ2.0mm、匝数 5 匝重绕,加强绝缘(铁芯表面涂绝缘漆)。

测试结果:空载电流 15A(额定 50A,符合 10%-30% 标准),负载测试电流 52A,转速恢复正常,火花等级 1¼ 级,故障排除。

9.2 实战案例 2:机床他励直流电机(DC 110V)无法启动,有异响

故障现象:通电后电机无转动,有 “嗡嗡” 声,电流瞬间增大(跳闸),手动转动轴端有卡滞感。

排查过程:

机械检查:拆卸端盖,发现电枢与主磁极摩擦(扫膛),轴承外圈碎裂(滚珠散落)。

原因分析:轴承长期未换(运行超过 8000 小时),磨损后转子偏心,导致扫膛,进而卡滞。

修复步骤:

更换轴承(原型号 30210,替换同型号,热装法安装),校直轴弯曲(径向跳动从 0.15mm 降至 0.03mm)。

打磨电枢铁芯和主磁极表面的划痕(800# 砂纸),调整气隙至均匀(各点 0.5mm±0.05mm)。

测试结果:点动运行无卡滞,空载电流 8A(额定 30A),转速 1500r/min(额定值),运行 30 分钟温度正常,故障排除。

9.3 经验

快速定位故障的技巧:

火花过大优先查电刷(磨损、压力)和换向器(表面状态、片间绝缘),再查绕组短路。

电机不转先看机械(卡滞、轴承),再查电气(绕组断路、接线)。

转速异常(过高 / 过低)重点查励磁绕组(短路、断路),串励电机需防 “飞车”(并励绕组断路导致)。

维修注意事项:

绕组重绕必须记录原参数(线径、匝数、绕向),参数错误会导致性能不达标(如匝数偏少会使电流过大)。

轴承安装必须保证同心度,否则会加剧磨损,缩短寿命(安装后需手动转动检查顺滑度)。

电刷更换需 “整组更换”(同一电机的电刷磨损程度一致),避免单个更换导致电流分布不均。

预防胜于维修:

定期保养比故障后维修更经济(如每 3 个月检查电刷和轴承,可延长电机寿命 2-3 倍)。

恶劣环境(粉尘、潮湿)下的电机需缩短保养周期(如水泥厂电机每 1 个月清洁一次)。

十、

直流电机因其独特的调速性能和高转矩特性,在工业领域仍。掌握其维修技术,不仅能降低设备维护成本(维修费用通常为新电机的 30%-50%),还能减少停机时间(尤其关键设备如生产线电机)。

随着技术发展,无刷直流电机(BLDC)逐渐普及,其维修重点转向 “电子换向电路”(如驱动模块、霍尔传感器),但有刷电机的维修经验(机械拆装、绕组修复)仍是基础。未来,直流电机维修将更注重 “智能化诊断”(如通过振动传感器预判轴承寿命、红外热像仪检测绕组过热),但核心仍离不开对原理的理解和实操技能的积累。

维修的本质是 “恢复功能、延长寿命”,这需要耐心、细致和持续学习 —— 每一次拆解都是对结构的深入理解,每一次故障排除都是经验的积累。遵循规范、重视安全、不断才能成为合格的直流电机维修技师。


顺德 EVIEW 触摸屏维修:本地专业服务,解决失灵 / 黑屏故障的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所属分类:中国工控网 / 人机界面
关于广州腾鸣自动化控制设备有限公司商铺首页 | 更多产品 | 联系方式 | 黄页介绍
成立日期2015年11月10日
法定代表人黄家林
注册资本3
主营产品PLC维修,触摸屏维修,变频器维修,伺服驱动器维修,工控机维修,直流调速器维修
经营范围商品批发贸易(许可审批类商品除外);仪器仪表修理;日用电器修理;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研究、开发;其他办公设备维修;电子自动化工程安装服务;计算机和辅助设备修理;(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公司简介广州腾鸣自动化控制设备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工控产品维修,机电一体化设备维护,系统设计改造。具有一批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高等院校的维修技术精英。维修服务过的企业,遍布全国,多达1000家。我们专业维修伺服控制器、PLC可编程控制器、触摸屏人机界面、变频器、工控机、称重传感器、软启动器、UPS不间断电源等各种工业仪器。丰富的经验是我们的资本,扎实的理论是我们的骄傲 ...
公司新闻
顺企网 | 公司 | 黄页 | 产品 | 采购 | 资讯 | 免费注册 轻松建站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由广州腾鸣自动化控制设备有限公司自行发布,交易请核实资质,谨防诈骗,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顺企网
© 11467.com 顺企网 版权所有
ICP备案: 粤B2-20160116 / 粤ICP备12079258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007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许可证:(粤)—经营性—2023—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