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质
主要存在于茜草科植物红色金鸡纳树或莱氏金鸡纳树的树皮或根皮中。在苯中结晶出的奎宁为针状结晶,含有溶剂,在空气中缓慢失去溶剂变为微小结晶无水物。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氯仿和沸苯,可溶于无水乙醚(1:250)。奎宁分子中有两个氮原子,其中喹核部分氮原子为叔胺状态,碱性较强,与酸可形成盐,有较强的苦味。喹咛为白色细小针状结晶,轻柔,易压缩,无臭,昧极苦,遇光渐变色,在氯仿一无水乙醇(2:1)的混合液中易溶,在水、乙醇、氯仿和乙醚中微溶。
制发
将金鸡纳树的树皮或根皮去杂,干燥,粉碎后与碱石灰混合均匀。再用石油醚反复抽提,合并提取液,澄清后加入稀萃取,酸层浓缩结晶后便得奎宁。制成品有酸性奎宁和中性奎宁两种存在形式。酸性奎宁是一分子与一分子奎宁所形成的盐,其水溶性好且水溶液呈酸性。中性奎宁是两分子奎宁与一分所形成的盐,其水溶液呈中性但水溶性较差。医药常用的是酸性奎宁。
用途
奎宁对恶性疟的红细胞内型症原虫有抑制其繁殖或将其杀灭的作用,是一种重要的抗疟药。奎宁还有抑制心肌收缩力及增加子宫节律性收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