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进口报关手续涉及多个环节和严格的资质审核,需提前准备资料、办理许可证并遵循检验检疫要求,以下是具体流程及要点:
一、前期准备
确认准入资格
查询海关总署发布的《允许进口饲料国家(地区)及产品名单》,确认目标国家、产品种类及生产企业是否在准入范围内。
境外生产企业需在海关总署完成注册登记,否则无法进口。
办理相关证件
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部分饲料需提前向海关申请,需提供企业资质、贸易合同、产品信息等材料。
进口饲料登记证:进口的饲料需向农业农村部申请,提交产品配方、生产工艺、质量标准等材料,审批周期约3-6个月。
自动进口许可证(如适用):部分饲料需向商务部门申请,需提供企业资质、进口合同等材料。
二、报关资料准备
基础单证
合同、发票、装箱单、提单、原产地证、卫生证(需由输出国家或地区官方机构出具)。
饲料标签及中文翻译件(需符合GB 10648-2013《饲料标签》标准)。
企业营业执照、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海关收发货人备案回执。
特殊单证
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如需)。
进口饲料登记证(进口需提供)。
输出国家或地区官方检疫证书(需与海关总署备案格式一致)。
成分分析报告、质量标准文件(需加盖生产企业公章)。
三、报关流程
货物到港前
提前向海关申报,提交电子数据及单证扫描件。
支付关税、增值税(饲料关税税率一般为0%-65%,增值税为9%)。
货物到港后
换单:凭提单换取提货单。
报检:向海关申报检验检疫,提交相关单证。
查验:海关可能对货物进行查验,重点检查标签、包装、数量、品质等。
抽样检测:海关可能对货物进行抽样,送实验室检测成分、微生物、重金属等指标。
放行:检测合格后,海关签发《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货物可提离口岸。
四、注意事项
标签合规
进口饲料包装需加贴中文标签,内容需包括产品名称、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企业信息、进口商信息、使用说明、警示语等。
散装饲料需在海关指定场所加贴标签。
检疫监督
部分饲料需在海关监管下存放于指定场所,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调离。
进口后需接受海关的后续监管,如发现问题可能被要求退运或销毁。
禁止销售
未取得《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前,不得擅自销售或使用进口饲料。
政策变动
饲料进口政策可能因国家间贸易关系、疫情等因素调整,需及时关注海关总署、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发布的新公告。
五、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单证不全或不符合要求
提前与供应商确认单证格式,确保与海关总署备案信息一致。
如单证缺失或错误,需及时联系输出国官方机构补发或更正。
检测不合格
如检测发现微生物、重金属等超标,货物可能被退运或销毁。
建议在进口前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预检,降低风险。
查验时间过长
提前与海关沟通,了解查验要求,确保货物符合标准。
如遇特殊情况,可申请加急查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