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辣椒酱检测 豆瓣酱检测 豆腐乳检测
针对 辣椒酱、豆瓣酱 和 豆腐乳 的检测,需根据其生产工艺和原料特点,重点检测食品安全、添加剂、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等指标。以下是详细的检测项目、方法及标准指南:
一、辣椒酱检测
1. 食品安全核心指标
微生物检测:
菌落总数(GB 4789.2-2022):≤10⁴ CFU/g。
大肠菌群(GB 4789.3-2016):≤10 CFU/g。
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GB 29921-2021)。
污染物检测:
重金属:铅(Pb≤0.5 mg/kg)、砷(As≤0.5 mg/kg)(GB2762-2022)。
黄曲霉毒素B₁(GB 5009.22-2016):≤5 μg/kg。
非法添加物:
苏丹红(Ⅰ-Ⅳ):不得检出(GB/T 19681-2005,LC-MS/MS法)。
罗丹明B:不得检出(GB 31604.47-2023)。
2. 理化与品质指标
酸价/过氧化值(油脂氧化程度):
酸价≤3 mg/g,过氧化值≤0.25 g/100g(GB 2716-2018)。
辣度(辣椒素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辣椒素类物质(GB 5009.226-2016)。
盐分(氯化钠):
硝酸银滴定法(GB 5009.44-2016)。
3. 添加剂检测
防腐剂:苯甲酸及其钠盐≤1.0 g/kg,山梨酸及其钾盐≤0.5 g/kg(GB2760-2014)。
甜味剂(如糖精钠、安赛蜜):根据产品宣称“无添加”需求检测。
二、豆瓣酱检测
1. 必检项目
氨基酸态氮(发酵程度):
酸碱滴定法(GB 5009.235-2016),合格线≥0.3 g/100g。
总酸(乳酸计):≤2.0 g/100g(GB 2718-2014)。
食盐(氯化钠):≤18%(GB/T 24399-2023)。
2. 安全指标
生物胺(组胺、酪胺):
HPLC法检测,组胺≤100 mg/kg(GB 31604.15-2023)。
农药残留(大豆原料):
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类(GB 23200.113-2018)。
3. 发酵品质
挥发性盐基氮(TVB-N):≤25 mg/100g(GB 2733-2015,指示腐败)。
霉菌毒素:
黄曲霉毒素B₁≤5 μg/kg,赭曲霉毒素A≤5 μg/kg(GB 2761-2017)。
三、豆腐乳检测
1. 安全与卫生指标
亚硝酸盐:≤20 mg/kg(GB 2762-2022,分光光度法)。
致病菌(志贺氏菌、李斯特菌):不得检出(GB 29921-2021)。
防腐剂:丙酸钙≤2.5 g/kg,脱氢乙酸≤0.3 g/kg(GB 2760-2014)。
2. 发酵特性
氨基酸态氮:≥0.5 g/100g(GB 2712-2014)。
pH值:4.5~5.5(电极法,指示发酵适度)。
3. 感官与异物检测
色泽:乳白或淡黄色,无黑斑霉变。
质地:细腻无硬块,无可见毛发、塑料等异物。
三、豆腐乳检测
1. 安全与卫生指标
亚硝酸盐:≤20 mg/kg(GB 2762-2022,分光光度法)。
致病菌(志贺氏菌、李斯特菌):不得检出(GB 29921-2021)。
防腐剂:丙酸钙≤2.5 g/kg,脱氢乙酸≤0.3 g/kg(GB 2760-2014)。
2. 发酵特性
氨基酸态氮:≥0.5 g/100g(GB 2712-2014)。
pH值:4.5~5.5(电极法,指示发酵适度)。
3. 感官与异物检测
色泽:乳白或淡黄色,无黑斑霉变。
质地:细腻无硬块,无可见毛发、塑料等异物。
四、检测方法对比与选择建议
检测项目 | 推荐方法 | 设备/试剂 | 适用产品 |
---|---|---|---|
辣椒素含量 | HPLC法 | 高效液相色谱仪 | 辣椒酱 |
氨基酸态氮 | 酸碱滴定法 | 自动电位滴定仪 | 豆瓣酱、豆腐乳 |
黄曲霉毒素B₁ | 免疫亲和柱-HPLC法 | 荧光检测器、免疫亲和柱 | 豆瓣酱、辣椒酱 |
苏丹红 | LC-MS/MS法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 | 辣椒酱 |
亚硝酸盐 | 分光光度法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 豆腐乳 |
五、检测流程与注意事项
取样规范:
豆瓣酱/豆腐乳:取同一批次3瓶(罐),混合均匀后取样200g。
辣椒酱:避免取表层油脂,搅拌后取样。
保存条件:
微生物样品需冷链运输(0~4℃),24小时内送检。
化学检测样品避光常温保存。
检测频率:
出厂批检:每批次必检微生物、氨基酸态氮、盐分。
季度全检:覆盖重金属、添加剂、毒素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