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AI数字人的过程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明确培训目标和需求
确定应用场景
企业要明确AI数字人的主要应用场景。如果用于客服领域,培训重点应放在沟通技巧、问题解答能力等方面;若是用于品牌推广,如直播带货或广告宣传,那么语言感染力、肢体语言(如果有)和产品知识是关键。
例如,一家电商企业打算让数字人在直播中推销商品,就需要确定数字人的风格是活泼热情还是沉稳,以便与品牌形象和目标客户群体相匹配。
定义技能要求
根据应用场景,详细定义数字人需要具备的技能。包括语言能力,如多种语言的掌握、行业术语的理解;知识储备,像产品知识、行业动态等;交互能力,例如如何引导话题、处理复杂问题等。
以金融机构为例,数字人需要熟悉各种金融产品的特点、利率、风险等信息,并且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客户解释。
二、数据收集与准备
文本数据收集
收集大量与应用相关的文本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包括对话记录、产品说明、行业文章等。对于客服应用,要收集常见的客户咨询问题和答案;用于内容创作的数字人,则需要收集相关主题的文章、故事等素材。
例如,一个旅游公司培训数字人做旅游顾问,就要收集各个旅游目的地的介绍、旅游攻略、游客常见问题及回答等文本资料。
语音数据采集
如果数字人涉及语音交互,需要采集高质量的语音数据。这包括不同口音、语速、语调的语音样本。可以通过邀请内部员工、合作伙伴或雇佣配音人员来录制。
比如,一个面向全球市场的应用,需要采集不同国家、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语音数据,以使数字人能够适应各种用户。
图像和视频数据(针对有形象的数字人)
当数字人有视觉形象时,要收集相关的图像和视频数据。这些数据用于训练数字人的面部表情识别、肢体语言理解等能力。
例如,一个在展会上作为接待员的数字人,需要收集人们在交流时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视频,以便更好地理解并模仿人类的行为。
三、选择合适的培训模型和平台
选择培训模型
根据企业的技术实力和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AI模型。深度学习模型如Transformer架构常用于自然语言处理任务,能够很好地处理文本和语音数据;生成对抗网络(GAN)可以用于生成逼真的图像和视频数据。
例如,对于一些小型应用,企业可以选择开源的预训练模型进行微调,以节省时间和资源;对于大型复杂的应用,可能需要自行构建和训练专门的模型。
选用培训平台
利用的AI开发平台进行模型训练。这些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资源,方便企业进行数据处理、模型训练和评估。有些平台还提供云计算资源,能够满足大规模数据训练的需求。
像百度飞桨、腾讯云等平台都有完善的人工智能开发套件,企业可以在这些平台上构建和训练自己的AI数字人模型。
四、模型训练过程
语言模型训练(针对有语言交互的数字人)
将收集到的文本数据输入到选定的模型中,进行语言模型训练。这个过程包括分词、词向量表示、语义理解等环节。通过大量的迭代训练,让数字人能够理解和生成自然流畅的语言。
例如,使用深度学习框架对旅游公司的旅游知识文本进行训练,使数字人能够准确回答关于旅游景点、酒店、交通等方面的咨询。
语音模型训练(针对语音交互功能)
对于语音交互数字人,利用收集的语音数据进行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模型的训练。语音识别模型要让数字人准确地将语音转换为文本,而语音合成模型则要使数字人能够生成清晰、自然的语音。
比如,智能音箱企业通过大量的语音样本训练,让数字人可以理解各种模糊口音的指令,并以舒适的声音进行回复。
图像和视频模型训练(针对有视觉形象的数字人)
如果有视觉形象要求,利用图像和视频数据训练数字人的视觉感知模型。这包括人脸识别、表情识别、肢体动作识别等。通过训练,数字人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境做出相应的表情和动作。
例如,在培训一个虚拟偶像数字人时,通过分析大量舞台表演视频,使其能够根据音乐节奏做出合适的舞蹈动作。
五、评估与优化
性能评估指标确定
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估指标体系来衡量数字人的性能。对于语言能力,可以评估语言准确性、回答相关性、语言流畅性等;对于语音能力,考察语音识别准确率、语音合成自然度等;对于视觉能力,评价表情和动作的自然度、准确性等。
例如,在客服应用中,通过计算客户问题的一次性解决率来评估语言能力;在娱乐应用中,通过观众对数字人表情和动作的真实性反馈来评估视觉能力。
错误分析和优化调整
根据评估结果,对表现不佳的地方进行分析。如果是语言回答不准确,检查文本数据是否充足、模型参数是否需要调整等;若是语音效果不好,可能是语音数据采集有问题或者语音合成算法需要改进。
例如,如果发现数字人在某种特定类型的问题上回答错误较多,就可以针对性地补充相关文本数据重新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