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背景
防垢剂能够分散水中难溶性无机盐,阻止或干扰其在金属表面沉淀、结垢,确保金属设备具有良好的传热效果。使用防垢剂可除去已形成的垢,阻止新水垢生成,提高热交换效率,减少电能或燃料消耗,还能减少排污,提高水的利用率,一般可节约60% 以上,契合我国节能减排政策。中科检测可开展防垢剂检测工作,出具具有 CMA 资质的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
天然聚合物阻垢剂:利用天然高分子材料如淀粉、纤维素等及其改性产物制成的阻垢剂,具有来源广泛、环境友好等特点。
合成聚合物阻垢剂
羧酸类聚合物阻垢剂:以含有羧基的单体聚合而成,如聚丙烯酸、聚马来酸等,通过羧基与水中的金属离子络合等作用来阻止垢的形成。
磺酸类聚合物阻垢剂:含有磺酸基,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阻垢性能,能有效分散水中的难溶盐颗粒。
含磷聚合物阻垢剂:含磷基团使其具有优异的阻垢效果,能与水中的钙、镁等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干扰垢的结晶过程。
环境友好型阻垢剂:这类阻垢剂通常具有生物可降解性等特点,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是近年来阻垢剂发展的新方向。
检测项目
成分相关检测
化学成分检测:确定防垢剂中所含的各种化学物质。
有效成分检测:明确起主要防垢作用的成分含量。
具体成分检测、主要成分检测与成分分析:详细分析防垢剂中的具体成分及各成分的占比等。
含量检测:对防垢剂中各成分的含量进行jingque测定,如某些关键功能性成分的含量。
氨基磺酸检测:针对可能含有的氨基磺酸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性能与安全检测
腐蚀性检测:评估防垢剂对金属等材质的腐蚀程度,了解其对使用设备的影响。
质量检测:依据相关标准对防垢剂的整体质量进行评判。
性能检测:包括阻垢性能、分散性能等,考察其在不同条件下阻止水垢形成和分散难溶盐的能力。
皮肤刺激试验:检测防垢剂对皮肤是否有刺激性,评估其使用安全性。
货物运输条件鉴定:确定防垢剂在运输过程中的危险特性等,为安全运输提供依据。
检测标准
国内标准
MT/T 747-1997:《锅炉防垢剂用腐植酸钠技术条件》,规定了锅炉防垢剂用腐植酸钠的技术要求等。
SY/T 5673-2020:《油田用防垢剂通用技术条件》,适用于油田用防垢剂的质量控制和性能评价。
T/SHXH 03-2016:《注水处理用防垢剂》,针对注水处理中使用的防垢剂给出了相关技术规范。
GB/T25148-2010:《工业设备化学清洗中除垢率和洗净率测试方法》,提供了工业设备化学清洗中除垢率和洗净率的测试方法和要求。
LY/T 1366-1999:《橡碗单宁除垢剂》,对橡碗单宁除垢剂的技术指标等作出规定。
国外标准
ASTM D1280-2014:《浸槽式金属除垢剂的全浸腐蚀试验的标准指南》及 2000年版本,为浸槽式金属除垢剂的全浸腐蚀试验提供标准方法和指导。
DLA A - A - 19 C VALID NOTICE 1-2004:关于(氨基磺酸粉)除垢化合物的相关标准。
CGSB 2.43-93-CAN/CGSB-1993:《碳酸钙沉淀物除垢剂》,对碳酸钙沉淀物除垢剂的相关性能等进行规范。
NBN-ISO 2271-1990:《表面活性剂 除垢剂 阴离子活性物含量的测定手动或机动直接两相滴定法》,提供了测定除垢剂中阴离子活性物含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