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织物清洗养护服务企业资质证书
医疗织物的清洗养护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洗涤、消毒和养护等方面。医疗织物包括病人衣物、床单、手术铺单、医务人员工作服等,这些织物在诊疗过程中会与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皮肤直接接触,其清洗养护工作至关重要。
洗涤消毒方法
洗涤原则:医疗织物的洗涤原则是先洗涤后消毒,或者洗涤与消毒进行。对于感染性织物,不宜手工洗涤,应采用专机洗涤、消毒,热洗涤方法,有条件的可以使用卫生隔离式洗涤设备。
消毒方法:对于感染性织物,推荐使用热水处理,水温至少达到71℃,并持续25分钟以上。对于有明显血、脓、便等污染的织物,应先用冷洗涤液或助洗碱将有机物洗净,再按传染性织物处理方法进行清洗。
分类收集与储存
分类收集:医疗织物应根据生物污染风险进行分类收集。感染性织物包括被隔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使用后,或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污染的织物。脏污织物则是除感染性织物以外的其他使用后的医用织物。
储存要求:使用后的医用织物接收区和清洁织物存放区应通风干燥、地面平整,防尘、防鼠、防蝇,并且互补交叉、相对独立、标志明确。
清洗养护流程
清洗流程:医疗织物的清洗流程包括预洗、主洗、漂洗和中和等步骤。预洗时应注意控制水温在20~35℃之间,以防止血迹固化。主洗时使用高活性的加酶洗涤剂,漂洗时确保水中无肉眼可见的污渍。
养护要求:烘干和熨烫是医疗织物养护的重要环节。烘干温度不应超过180℃,以确保微生物的杀灭效果。
法规与标准
法规:《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WS/T508-2016)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是医疗织物洗涤消毒的主要法规依据。
标准: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和医疗卫生洗涤鉴定资格委员会(HLAC)等机构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对医疗织物的洗涤消毒管理有详细规定。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保障医疗织物的清洁度和安全性,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