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选型2:
前端开发:可以选择微信小程序开发框架,其具有开发成本低、用户体验好、易于推广等优点。也可以考虑使用跨平台框架(如uni-app),以便开发适用于多个平台的小程序版本。前端技术主要包括 HTML5、CSS3、JavaScript等,用于构建用户界面和实现交互功能。
后端开发:后端编程语言可选择 Python(使用 Django 或 Flask 框架)、Java(Spring Boot框架)、Node.js 等,根据团队的技术栈和项目需求进行选择。数据库可以选择 MySQL用于存储用户信息、商家信息、订单信息等结构化数据;如果需要存储图片等非结构化数据,可以考虑使用对象存储服务,如阿里云 OSS或者腾讯云 COS。
架构设计2:
分层架构:
表现层:负责与用户交互,展示界面内容,包括小程序的各个页面,如首页、下单页、订单跟踪页等。
业务逻辑层:处理订单业务逻辑,如订单创建、订单分配、订单状态更新等;商家管理逻辑,如菜品管理、营业状态管理等;跑腿员业务逻辑,如接单、收益计算等。
数据访问层:负责与数据库进行交互,执行数据的增删改查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接口设计:设计用户端、商家端、跑腿人员端之间交互的接口。例如,用户下单接口需要接收用户提交的订单信息,返回下单成功或失败的结果;商家订单状态更新接口,接收商家对订单状态的修改请求,更新数据库中的订单状态并通知用户端。
功能开发:
项目搭建:根据选定的技术框架,搭建前后端项目结构。例如,在 Python 的 Django框架中,创建项目和应用,配置数据库连接等2。
功能模块开发2:
用户注册登录功能:设计并实现用户注册和登录的页面和逻辑,包括用户信息的验证、密码的加密存储等。
服务下单功能:开发用户下单的页面和后台逻辑,确保用户能够顺利提交跑腿服务需求,并将订单信息准确地存储到数据库中。
订单管理功能:实现商家和跑腿人员对订单的管理功能,如商家接收订单、开始配送、完成订单等操作,跑腿人员接收订单、查看订单详情、更新订单状态等操作。
支付功能:对接支付平台的接口,实现支付功能,并确保支付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地图导航功能:集成地图导航的 SDK,为跑腿人员提供准确的导航服务,确保他们能够快速找到取件和送件地点。
单元测试:在开发过程中,对每个功能模块进行单元测试,确保其正确性和稳定性。例如,对于支付功能,测试各种支付场景下的支付流程是否正常,支付金额是否准确等2。
集成测试:
当各个功能模块开发完成后,进行集成测试,测试不同模块之间的交互是否正常2。例如,测试用户下单后商家是否能正常接收订单,跑腿人员是否能正常接单,订单状态的更新是否能够及时反馈给用户等。
进行性能测试,检查小程序在高并发情况下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确保能够满足大量用户的使用需求。
进行兼容性测试,检查小程序在不同操作系统(如 iOS、Android)、不同手机型号、不同微信版本上的兼容性。
优化调整:
根据测试结果,对小程序进行优化调整。例如,优化数据库查询语句,提高数据查询速度;优化前端页面加载速度,减少用户等待时间;修复测试过程中发现的漏洞和问题2。
收集用户的反馈意见,对小程序的功能和用户体验进行的优化和改进。例如,根据用户的建议增加一些新的功能,或者调整页面的布局和操作流程,提高用户的使用便利性。
上线发布4:
在微信开发者工具中,对小程序进行后的检查和打包,确保小程序的代码和资源文件完整无误。
提交小程序到微信官方平台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即可发布上线。在提交审核时,需要按照微信官方的要求填写小程序的相关信息,如名称、简介、图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