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始于1999年的秦沈客专建设,这是初高速动车的试验田。到了2008年,随着京津城际高铁投入运营,中国内地正式迈入高铁时代,时速高达到每小时350公里,这历经了约十年的发展。
此后,高铁网络迅速扩张,到2022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5万公里,其中高铁4.2万公里,跃居全球首位,且建设脚步从未停歇。
在乌兹别克斯坦,铁路始建于1888年,当时铁路从里海沿岸的克拉斯诺沃茨克(今土库曼斯坦境内)延伸至布哈拉和撒马尔罕。

直到,乌兹别克斯坦的铁路总里程超过7000公里,在独联体国家中脱颖而出,成为先进的铁路系统之一,媲美俄罗斯的高铁列车。
01
历史背景与地理位置
乌兹别克斯坦的国土面积为448,900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包括14个地区:12个州、1个自治共和国(卡拉卡尔帕克斯坦),以及1个直辖市(塔什干),是前苏联人口第二多的共和国,仅次于俄罗斯联邦。
这个内陆国家没有通往世界海洋的通道,甚至不与有海洋通道的国家接壤,地理位置独特。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乌兹别克斯坦的地方铁路与俄罗斯帝国的主要铁路网络隔绝。

(布哈拉早的铁路站)
1906年,随着里海沿岸运输需求的消失,土耳其斯坦通过克孜勒-奥尔达( Кзыл-Орду)、阿克托别(Актюбинск)和奥伦堡(Оренбург)与俄罗斯其他地区实现了直接、快速的陆地交通。
02
现代乌兹别克的铁路发展
自1992年独立以来,乌兹别克斯坦的铁路系统经历了显著的发展。独立初期,乌兹别克斯坦的铁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的铁路一样,成为国内互不相连的“碎片”。
乌兹别克斯坦迅速采取行动,连接国内各区域,建立了一个统一的铁路网络。

(1888年至今乌兹别克斯坦铁路的发展)
乌兹别克斯坦的国家铁路公司“乌兹别克斯坦TemirYo'llari”在独联体国家中显著突出,跻身先进铁路系统行列。
自2011年以来,乌兹别克斯坦推出了“Afrosiab”高速列车(俄罗斯类似列车 Sapsan大约在同一年推出),连接塔什干、撒马尔罕和布哈拉等主要城市,速度可达每小时180公里。

与俄罗斯的“Sapsan ”电力列车不同,Afrosiab 由西班牙Patentes Talgo SL 公司生产,是一种机车牵引列车,其车厢被夹在两节电力机车之间。
如果没有铁路网络的电气化,Afrosiab列车的运行是不可能实现的。在苏联时期,只有塔什干的铁路枢纽实现了电气化,主要用于通勤列车的运行。

独立后,乌兹别克斯坦继续进行工作,现在电气化率已稳定达到40%,几乎与俄罗斯相同。
在乌兹别克斯坦铁路公司的训练场上,还有中国专门为乌兹别克斯坦制造的专用电力机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