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473:2016标准,即《体外哺乳动物染色体畸变测试》,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一项指导原则,旨在评估化学物质或产品(包括化妆品原料)是否能引起哺乳动物细胞的染色体结构畸变。这项测试对于化妆品安全性评估至关重要,因为它帮助确定潜在的遗传毒性风险,确保产品对人类健康无害。
测试目的:
该测试通过观察体外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在接触受试物质后,染色体是否发生结构上的异常变化,如断裂、缺失或重排,来判断该物质是否具有遗传毒性。测试通常在有和没有代谢活化系统(如S9混合物)的条件下进行,以模拟肝脏中的代谢过程,因为某些化学物质需要经过生物转化才能表现出其致突变性。
测试步骤:
细胞选择与培养:常用的细胞系如仓鼠的CHO、V79细胞或人源细胞,保持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
样品处理:受试物质溶解或悬浮后直接用于测试,不溶性物质则使用提取液。
暴露与代谢活化:细胞暴露于受试物质中,时间控制在3至6小时,并可能使用秋水仙碱等药物固定中期分裂相,以便观察染色体。
染色体分析:收获细胞,进行低渗处理、固定和染色,在显微镜下检查染色体畸变。
结果评估:计算染色体结构畸变的细胞百分比,记录不同类型畸变,并评估细胞毒性。
结果解释:
阳性结果表明受试物质可能诱导染色体畸变,提示存在遗传毒性风险。
阴性结果则意味着在测试条件下,该物质未显示引起染色体畸变的能力。
法规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