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算法推荐服务已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规范算法推荐服务,保护用户权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多部门共同发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管理办法》。这意味着,算法备案时代正式来临!,我们就来聊聊哪些备案主体需要特别注意。
一、哪些是备案主体?
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管理办法》,以下主体需进行算法备案:
1. 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
2. 向境内公众通过算法推荐技术提供服务的服务提供者。
二、备案主体的具体范围
1. 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抖音、快手等;
2. 新闻资讯平台:如头条、腾讯新闻、网易新闻等;
3. 电子商务平台:如淘宝、京东、拼多多等;
4. 金融服务平台:如支付宝、微信支付、陆金所等;
5. 生活服务平台:如美团、饿了么、携程等;
6. 在线教育平台:如作业帮、猿辅导、学而思网校等;
7. 其他涉及算法推荐服务的平台。
三、备案主体需注意的事项
1. 备案时间:算法备案应在提供服务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办理;
2. 备案流程:填报主体信息、算法信息、关联产品及功能信息;
3. 备案材料:工商营业执照、算法安全负责人承诺书、法人与负责人身份证等;
4. 备案后果:未备案可能面临网站APP程序产品下架和xingzhengchufa的风险;
5. 公示要求:完成备案的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在其服务的网站、应用程序等显著位置标明备案编号并提供公示信息链接。
四、如何应对算法备案?
1. 了解政策:认真学习《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管理办法》,掌握备案要求;
2. 梳理业务:对照备案主体范围,梳理公司涉及算法推荐的业务;
3. 准备材料:提前准备好备案所需的各项材料;
4. 寻求指导:如有需要,可寻求机构或律师的帮助,确保备案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