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应变曲线 应力疲劳测试

更新:2024-06-26 10:00 发布者IP:219.136.130.92 浏览:0次
发布企业
广州国检检测有限公司商铺
认证
资质核验:
已通过营业执照认证
入驻顺企:
5
主体名称:
广州国检检测有限公司
组织机构代码:
91440101MA59MC2F26
报价
请来电询价
关键词
疲劳测试
所在地
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新基村新基大道1号金科工业园2栋1层101房
全国服务热线
13926218719
联系人
熊大生  请说明来自顺企网,优惠更多
请卖家联系我

产品详细介绍

当构件的某个点在承受足够大扰动应力,经过足够多的循环后会形成裂纹,这一现像被称为疲劳。疲劳断裂是工程结构和部件失效的主要原因。在目前的应用和研究中,较主流的疲劳测试方法主要有4类:1. 名义应力应变法;2. 局部应力应变法;3. 能量法;4. 断裂力学法。本文简要介绍了此4类方法及其应用。

1 .名义应力法

名义应力法是对标准构件施加额定应力测试的方法,根据Zui大循环应力与屈服应力的关系,分为应力疲劳和应变疲劳。

首先介绍应力疲劳,其定义是若Zui大循环应力Smax小于屈服应力Sy,为应力疲劳。由于应力疲劳测试,材料寿命大于104次,所以应力疲劳也被称为高周疲劳。应力疲劳依据的理论,金属材料的应力S与破坏时的循环次数N呈非线性分布。

应力疲劳一般用于材料疲劳S-N曲线,如图1和图2,采用升降法测试AZ31B镁合金疲劳极限(应力比为0.1,疲劳寿命为107对应的疲劳载荷)。图中AZ31B镁合金试样的疲劳极限为97.29MPa。

应变疲劳应用于高载荷低设计寿命构件的测试。其定义是:若Zui大循环应力Smax大于屈服应力Sy,为应变疲劳。应力疲劳测试用于研究部件在高载荷低频率的场合,如压力容器使用寿命期限内,总循环次数数量级为104,因此,用应变作为疲劳性能参量描述。应力疲劳也被称为低周疲劳。

基于应变疲劳研究学者提出以下理论,材料的应力-应变(Remberg-Osgood弹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式中εe弹性应变幅,εp为塑性应变幅。

在恒幅对称应变测试过程中,由于材料发生塑性变形,应变减小时应力不能以原始路径减小,应力-应变曲线呈环状,这一曲线称为滞后环。随着循环次数增加,达到相同的应变幅应力会增加或减小,这一应力对应变的响应被称为循环硬化或循环软化,循环足够多周次,有的材料会形成稳定滞后环。

应变疲劳中,用应力-应变曲线,描述材料的循环硬化或循环软化趋势。对于具有对称滞后环曲线材料,称为Massing材料。

2、 局部应力应变法

对于带缺口试样以及存在应力集中部件,采用局部应力应变法分析,当前研究表明决定构件疲劳寿命的是局部Zui大应变和应力,并提出应力集中系数的概念。适合计算材料裂纹形成的寿命,以及部件剩余疲劳寿命预测。

对于局部应力法提出的理论有Neuber 公式(应力集中公式)

Minner理论(疲劳累计损伤理论):构件在恒定应力S下的疲劳寿命为N,则经n次循环的损伤为:

若在k个恒定应力Si下,各经受ni次循环,其总损伤可定义为:

破坏准则为:

应力集中点疲劳寿命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Sf-等效应力光滑试样疲劳寿命

图6起重机的疲劳寿命计算方法为,将不同测试点载荷时间历程图,输入各点的疲劳寿命方程,可计算出各点剩余疲劳寿命。默认寿命Zui少点为设备的剩余疲劳寿命。对于起重机,学者提出普通钢材累计损伤值D达到0.68即失效。 

所属分类:中国商务服务网 / 检测服务
应力-应变曲线 应力疲劳测试的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关于广州国检检测有限公司商铺首页 | 更多产品 | 联系方式 | 黄页介绍
法定代表人周乐辉
注册资本1000
主营产品消防设备检测、建筑材料耐火检测、汽车内饰耐火检测、防火阻燃耐火检测
经营范围防火建材检测、防火构件检测、消防产品检测、防火涂料检测、整体家居及组件检测、汽车内饰材料检测
公司简介平板状建筑材料检测对象:墙面材料、吊顶材料、铺地材料、保温绝热材料、阻燃织物、塑料/橡胶、电线/电缆、汽车内饰材料、屋面材料及系统、软体家具及组件、饰面型防火涂料、防火封堵材料、安全帽等。检测项目:不燃性、烟密度等级、可燃性、燃烧热值、热释放速率、SBI单体燃烧、产烟量、燃烧滴落物/微粒、产烟毒性、火焰传播指数、生烟指数、损毁长度、临界辐射通量、烟气总值、地毯45°燃烧试验、氧指数、水平燃烧、垂直 ...
公司新闻
顺企网 | 公司 | 黄页 | 产品 | 采购 | 资讯 | 免费注册 轻松建站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本站完全免费,交易请核实资质,谨防诈骗,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顺企网
© 11467.com 顺企网 版权所有
ICP备案: 粤B2-20160116 / 粤ICP备12079258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007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许可证:(粤)—经营性—2023—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