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准主要内容
范围
标准的适用范围为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黏合剂。
定义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黏合剂,即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通过物理或化学方式产生胶接作用的,直接或间接与食品接触的材料。
分类
根据是否与食品直接接触,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黏合剂可分为两类:
1、直接接触食品用黏合剂: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食品接触面,预期直接与食品接触的黏合剂。
2、间接接触食品用黏合剂: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非食品接触面,预期不与食品直接接触,但其成分可能转移到食品中的黏合剂。
原料要求
1、直接接触食品用黏合剂基础原料的使用应符合附录 A及相关公告的要求。间接接触食品用黏合剂基础原料的使用应符合附录 A 、附录 B 及相关公告的要求。
2、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黏合剂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 GB9685及相关公告的要求。直接接触食品用黏合剂所使用的添加剂也可用于间接接触食品用黏合剂。
感官要求

通用理化指标

其他理化指标
1、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黏合剂应符合附录 A 、附录 B及相关公告对基础原料的特定迁移限量(SML )、特定迁移总量限量[ SML ( T )]、残留量( QM)等理化指标的规定。
2、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黏合剂应符合 GB9685 及相关公告对添加剂的SML 、 SML ( T )、 QM等理化指标的规定。
其它要求
迁移试验
迁移试验应按 GB31604.1 和 GB5009. 156的规定执行,本标准有特殊规定的除外。
标签标识
标签标识应符合 GB4806. 1 的规定。
黏合剂产品应在标签上标示产品类别(直接接触食品用黏合剂、间接接触食品用黏合剂)。
GB 4806.15-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黏合剂》已于2024年2月8日发布,有一年的过渡期,过渡期内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黏合剂生产企业应尽快学会通过配方设计、原料选择、生产过程控制、产品信息传递等方式控制黏合剂产品的安全风险。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黏合剂使用企业应学会通过接缝和边缘等包装设计、增加有效阻隔层、固化过程控制、产品信息传递等方式控制来源于黏合剂的安全风险;在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减少黏合剂的使用量和残留量。
========================================================
关于我们
我们杰信公司的总部实验室是国家食品接触材料检测重点实验室,是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GB4806系列标准的制定者和参与者。我们总部实验室可以接受企业的委托,做食品接触材料及相关产品的检测工作,包括但不限于食品包装、餐具、厨具、食品加工机械、厨电产品、塑料、树脂、橡胶、、金属、合金、纸张、纸板、玻璃、陶瓷、瓷釉、着色剂、印刷油墨等等。期中包括此文说的GB4806.15标准,出具检测报告。有需求的企业可以与我们联系。
联系人:邹工

我们在服务
1、食品接触材料合规与安全评估服务
1)产品全配方审核及合规性评价服务
2)产品安全风险评估服务
2、食品接触材料相关测试
法规测试(GB4806系列、相关行业及可降解标准等)
欧盟及其成员国法规测试
美国FDA 21 CFR和CPG法规测试
日本厚生省370公告测试(日本通关报告)
韩国法规测试(韩国通关报告)
台湾地区法规测试
3、食品接触材料新品种申报代理服务
新品种申报代理服务
4、食品接触材料合规材料审核与编制服务
符合性声明编制和审核服务
5、食品接触材料咨询和培训服务
食品接触材料法规咨询及培训服务
食品接触材料检测技术咨询及培训服务
==============================================================
相关资讯
4 技术要求
4.1 原料要求
食品接触用复合材料及制品的各层材料及其使用的基础树脂、添加剂及其他原料应符合相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相关公告的规定。
4.2 感官要求
食品接触用复合材料及制品应符合直接接触食品层材料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对感官要求的规定。
欧洲食品级接触材料(EC)No.1935/2004检测测试产品范围有哪些?
2.1 餐具:金属餐具、塑料餐具、木制餐具、一次性餐具等。
2.2 厨具:砧板、调味罐、不锈钢锅、不粘锅、铁锅、搪瓷锅等。
2.3 炊具:蒸笼、铲、勺等
2.4 保温容器:不锈钢保温杯、保温壶,保温瓶等。
2.5 厨用小家电:搅拌机、打蛋机、咖啡机等。
3、增加了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和感官要求
(1) 增加了“食品接触用复合材料及制品”的定义。
(2) 增加了各层材料及其使用的基础树脂、添加剂及其他原料应符合相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相关公告的规定。
(3) 增加了应符合直接接触食品层材料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对感官要求的规定。
4、修改了理化指标
4.1 通用理化指标:
(1)食品接触用复合材料及制品应符合各层材料(直接接触食品层和外层)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对通用理化指标的规定。
(2)各层材料有相同项目时,该项目按照GB 4806.1的规定确定指标限量。
(3)总迁移量、高锰酸钾消耗量、重金属(以Pb计)和脱色试验项目等筛查性指标,受到直接接触层影响较大,按照直接接触食品层材料相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
4.2 其他理化指标
(1)食品接触用复合材料及制品还应确保符合各层材料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相关公告中对SML和SML(T)等其他理化指标的规定。
(2)残留物指标和残留量(QM)仅适用于该层,使用整个复合产品测试残留量不合理。
(3)使用了涂料、油墨和(或)黏合剂的食品接触用复合材料及制品还应符合相应食品安全标准中对其他理化指标的规定。
(4)当各层材料都规定了相同项目时,则依据GB 4806.1-2016中的规定确定指标限量。
行业资讯
UCBerkeley这个项目由:liJey带领,其他团队成员还包括DidHwanZhibinYu(于智斌)和KuniharuTakei。昨天(7月21日,周日)团队已在《NatureMaterials》发表了相关论文。就像:liJey说的那样,这种技术一旦商业化生产之后,将会有非常大的应用场景。基本上在任何可以贴塑料薄膜的地方,都可以贴上这种电子薄膜,而像康宁概念中的所有玻璃,都可以贴上这种显示薄膜,无需再替换一整块玻璃。
“CoFusion”项目表明,碳/聚苯(PPS)复合热元件能够通过利用电阻复合焊接元素焊接形成复杂组件,且该元素中不含金属网格和插入物。由此产生的焊接组件的高强度和疲劳性能已经在试样和组件水平中被证明。低成本的设备和材料仅用三分钟就可以加热到焊接温度。该过程并不局限于平面组件,有明显曲率的面板同样可以焊接。生成的都是高质量焊缝,符合标准的超声波无损检测规范。焊好的顶帽夹芯板与相同的铆件在生产和结构上进行抗扭强度和疲劳试验对比。
Weber和Poettler在9月26日在香港召开的塑料技术研讨会上发表了演讲。Poettler说:汽车是的创新驱动力之一,特别是电动车。他断言电动车将成为大势所趋。减重的解决方案之一是使用一体化金属/塑料注塑,这有助于减轻电子线路的克数,并节省生产时间。Weber说:我们希望把整个流程合并为一个生产步骤。对于车身部件,可把塑料粘结到金属板上。从26年开始,IKV通过把液体金属与塑料相结合,一系列引人入胜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