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4806.14-2023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油墨质量要求国内第三方实验室

2025-05-29 07:00 14.145.10.248 1次
发布企业
广东杰信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商铺
认证
资质核验:
已通过营业执照认证
入驻顺企:
7
主体名称:
广东杰信检验认证有限公司
组织机构代码:
9144010669515366XH
报价
请来电询价
检测标准
GB4806.14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油墨
报告用途
质量自控、市场要求、销售
检测周期
7-10工作日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油墨,,
所在地
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建工路19号2楼
联系电话
13760668881
电话号码
13760668881
销售工程师
邹工  请说明来自顺企网,优惠更多
请卖家联系我
13760668881

产品详细介绍

“食品接触材料”(Food Contact Materials,简写:FCM)是指产品在正常使用中与食品有接触的材料。因其与食品直接接触,其安全性直接影响到食品的安全,这也是企业关键的控制点。食品接触材料涉及的产品包括,食品包装,餐具、厨具,食品加工机械厨电产品等,食品接触材料包括:塑料、树脂、橡胶、、金属、合金、纸张、纸板、玻璃、陶瓷、瓷釉、着色剂、印刷油墨等。


因为作为食品的直接或间接接触者,在食品的生产、储存、运输等过程中,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不仅会影响食品的感官特性,更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毒添加剂)的迁移而引入非食品成分,进而影响食品安全,甚至危害健康。每个国家都对食品接触材料的要求都是比较严格,每个国家的标准认证都不一样。


自2016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GB4806.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等53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4806系列标准是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测试标准,专门用于规范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安全性和适用性。这些标准确保了食品接触材料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会对食品产生污染,从而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2023年9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85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3项修改单(卫健委2023年第6号公告),其中17项标准涉及食品接触材料,包括5项产品标准(塑料、金属、橡胶、复合材料、油墨)和12项方法标准(迁移通则、方法验证通则、特定迁移量检验方法等)。


期中,GB 4806.14-20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油墨》也在此时正式发布。
油墨为广泛使用的化工产品,其生产和印刷环节均存在不同的风险。油墨印刷中多配套使用光油,以增强印刷层的相关性能。配套光油的成分及印刷工艺与油墨相似,其迁移风险与油墨基本相同,且行业中多将此类光油与油墨共同管理。食品接触用材料及制品用油墨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添加颜料、助剂、连接树脂和溶剂等多种化学品,可能存在重金属迁移等问题,危害健康。
油墨标准于2016年立项,内容涵盖了与油墨配套使用的光油,针对油墨生产及印刷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了油墨使用时,其迁移或剥落至食品的风险,制定了本标准。本标准填补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关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油墨的标准空白,并为油墨的生产和使用提供合规依据。


GB 4806.14-2023标准主要内容
1、范围
适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油墨及其形成的印刷油墨层。

2、术语和定义
预期印刷在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上,直接接触食品或间接接触食品但其成分可能转移到食品中的油墨。也包括与油墨配套使用的光油。

3、产品分类
根据是否与食品直接接触,分为直接接触食品用油墨和间接接触食品用油墨。

4、基本要求
● 确保符合通用安全标准GB 4806.1的要求。
●在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下,印刷企业应尽量减少油墨使用量。
● 生产和印刷过程应符合GB 31603GMP的要求。

5、原料要求
直接接触食品用油墨的基础原料和添加剂应为GB2760及相关公告中批准使用的物质,其质量规格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 间接接触食品用油墨中禁用基于铅、汞、镉、铬(VI)、砷、锑、硒等元素或其化合物的着色剂,着色剂纯度应符合GB9685的规定。
●间接接触食品用油墨中所使用的基础原料应为我国已批准用于食品接触材料,添加剂应符合GB9685及相关公告的要求。
●直接接触食品用油墨所使用的基础原料和添加剂也可用于间接接触食品用油墨。

6、感官要求
分为印刷油墨层和迁移浸泡液的要求。其中间接接触食品油墨层为与其他产品标准的协调,浸泡液应按照直接接触食品层相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

7、重金属残留量指标
针对油墨,规定5种重金属残留量,以油墨干重计。为便于标准实施,标准附录A规定了相应的测定方法。

8、通用理化指标
●针对直接接触食品的印刷油墨层,在标准表3中设定总迁移量、高锰酸钾消耗量、重金属(以Pb计)。
●仅印刷有间接食品接触用油墨的产品,总迁移量、高锰酸钾消耗量及重金属指标按照直接接触食品层材质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执行,芳香族伯胺迁移量则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 芳香族伯胺迁移总量不得检出,检出限=0.01mg/kg。该项目仅适用于含有芳香族异氰酸酯和偶氮类着色剂等可能产生芳香族伯胺类物质的印刷油墨层。对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公告中已有具体规定的芳香族伯胺,限量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9、其他理化指标
间接接触食品用油墨应符合 GB9685、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公告中受限物质的限量要求。

10、迁移实验
迁移试验应按照GB 31604.1和GB5009.156的规定执行。迁移试验应选择印刷有油墨的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终产品,固化后测试。

11、标识标签
除应符合GB4806.1中通用规定外,标准要求油墨产品还应标示油墨是否可以用于直接接触食品、推荐的印刷基材、印刷工艺及接触食品类型等特殊使用要求。






GB4806.14-2023标准从原料、添加剂到印刷要求及油墨和印刷油墨层等各方面,对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油墨作出规定。油墨作为一类特殊的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产品,不同的工艺过程及终产品应用等均会影响其安全卫生,需对关键关节加以控制。如何完成油墨和印刷产品质量安全提升,满足标准要求,实现保障消费者健康的目标,需要我们产业链上每一名从业者的共同努力。


我们总部实验室是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检测重点实验室,可以做GB4806系列标准的测试,包括GB4806.14-2023标准,出具的报告有资质认可。有检测需求的企业可以与我们联系
联系人:邹工

GB4806.14-2023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油墨质量要求国内第三方实验室











油墨在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应用广泛,主要是用于食品包装印刷从而给Zui终消费者提供信息。油墨印刷在食品包装的外观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油墨的安全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




5.2 感官要求
印刷有油墨的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
5.3 理化指标
5.3.1 通用理化指标
5.3.1.1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油墨的重金属残留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重金属残留量指标a
5.3.1.2 印刷油墨层的理化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印刷油墨层的理化指标
5.3.2 其他理化指标
5.3.2.1间接接触食品的印刷油墨层应符合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公告对基础原料的特定迁移限量(SML)、特定迁移总量限量[SML(T)]、残留量(QM)等理化指标的规定。
5.3.2.2 间接接触食品的印刷油墨层应符合GB 9685及相关公告对添加剂的SML、SML(T)、QM等理化指标的规定。




A.3.3 标准品
元素标准储备液(1000mg/L或100mg/L):铅、汞、镉、铬、砷,采用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单元素或多元素标准储备液,有效期1年。
A.3.4 标准溶液配制
准确吸取适量单元素标准储备液或多元素混合标准储备液,用溶液(A.3.2.1)逐级稀释,配制成铅、镉、铬、砷混合标准工作溶液和汞标准工作溶液,各元素浓度可参考表A.1。铅、镉、铬、砷混合标准工作溶液配制后转移至洁净的聚瓶中保存。汞元素需要用汞标准稳定剂(A.3.2.3)单独配制标准工作溶液,配制后转移至洁净的玻璃瓶中保存。
表A.1 各元素标准工作溶液
注:可根据仪器的灵敏度、线性范围以及样液中各元素实际含量确定标准工作溶液中该元素的浓度和范围。标准工作溶液在20℃~25℃下可保存2个月。使用前应充分摇匀。
A.4 仪器和设备
注:所有玻璃器皿均用溶液(A.3.2.2)浸泡过夜,用水反复冲洗干净。
A.4.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
A.4.2 分析天平:感量为0.1mg。
A.4.3 微波消解仪或压力消解器:配聚四氟消解内罐。
A.4.4 恒温干燥箱。
A.4.5 紫外光固化机(UV固化机):紫外光波长365nm或395nm。
A.4.6 超声水浴锅。
A.4.7 玻璃板。
A.4.8 尼龙筛:孔径4mm(5目)。
A.4.9 滤膜:聚醚砜材质,孔径0.45μm。


























GE彩色艺挤塑钢型材可以克服以上两种型材的缺点,更易养护,节能,少污染,低成本,保温效果好。它轻便易安装,颜色稳定,经耐老化试验,无白化和褪色,色彩丰富,耐热性能从71℃提高到91℃。并有高低艺挤、耐化学腐蚀、高耐热性能,热变形温度达132℃。通用电气(GE)塑料集团是的高性能工艺塑料生产商,在各地设有生产厂、技术研发及创意中心。GE塑料集团为塑料型材生产厂提供全系列的高性能树脂产品和应用开发能力,并借助其出色的产品性能和别具一格的外观设计无偿帮助客户提高竞争能力。3月9日,《铝塑复合板》国家标准修订工作会议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近年来,铝塑复合板的生产应用得到迅速发展,随着生产工艺、设备、管理、应用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提高,铝塑复合板越来越成为一个新兴的重要的行业受到建筑装饰装修以及各界的极大重视。特别是作为一种新型的幕墙材料而受到各界愈来愈多的关注。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的铝塑复合板生产制造及应用中心,并成立了铝塑复合材料协会和铝塑复合材料质检中心。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与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经过3年多的艰苦拼搏,以自主研发的磷酸酯类给电子体聚丙烯催化剂,制备出高性能共聚聚丙烯合金。该聚丙烯合金具有很宽范围的模量和高冲击强度,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共聚聚丙烯合金是以聚丙烯为基质的多组分共聚产品,具有低成本、高性能的优点,主要用于汽车和家电行业,国内年消耗量约3万~4万吨。但共聚聚丙烯合金技术要求高、生产难度大,目前国内生产产品单一,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社会需求,在专用料领域多依赖进口,开发适合我国市场需求的共聚聚丙烯专用料,已成为改善我国聚丙烯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和经济效益的迫切需求。
与"二次投料"工艺不同,"一次投料"工艺是将两种不同的聚原料一次置入模具,一种为粉末状聚,而另一种为混有发泡剂的聚,混有发泡剂的聚为小球状。粉末状的聚具有比发泡剂分解温度低的熔点且颗粒尺寸大小也不同,它用来成型塑件的外表壳层。粉末状聚的颗粒尺寸在5-1微米,小球状(混有发泡剂)聚颗粒尺寸为34毫米,粉末状聚在模内受热与模具粘附,而小球状聚继续在模内循环流动并不断受热,就在形成了塑件的表皮壳层后进行发泡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