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作为食品的直接或间接接触者,在食品的生产、储存、运输等过程中,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不仅会影响食品的感官特性,更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毒添加剂)的迁移而引入非食品成分,进而影响食品安全,甚至危害健康。每个国家都对食品接触材料的要求都是比较严格,每个国家的标准认证都不一样。
自2016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GB4806.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等53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4806系列标准是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测试标准,专门用于规范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安全性和适用性。这些标准确保了食品接触材料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会对食品产生污染,从而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2023年9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85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3项修改单(卫健委2023年第6号公告),其中17项标准涉及食品接触材料,包括5项产品标准(塑料、金属、橡胶、复合材料、油墨)和12项方法标准(迁移通则、方法验证通则、特定迁移量检验方法等)。
期中,GB 4806.14-20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油墨》也在此时正式发布。
油墨为广泛使用的化工产品,其生产和印刷环节均存在不同的风险。油墨印刷中多配套使用光油,以增强印刷层的相关性能。配套光油的成分及印刷工艺与油墨相似,其迁移风险与油墨基本相同,且行业中多将此类光油与油墨共同管理。食品接触用材料及制品用油墨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添加颜料、助剂、连接树脂和溶剂等多种化学品,可能存在重金属迁移等问题,危害健康。
油墨标准于2016年立项,内容涵盖了与油墨配套使用的光油,针对油墨生产及印刷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了油墨使用时,其迁移或剥落至食品的风险,制定了本标准。本标准填补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关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油墨的标准空白,并为油墨的生产和使用提供合规依据。

GB 4806.14-2023标准主要内容
1、范围
适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油墨及其形成的印刷油墨层。
2、术语和定义
预期印刷在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上,直接接触食品或间接接触食品但其成分可能转移到食品中的油墨。也包括与油墨配套使用的光油。
3、产品分类
根据是否与食品直接接触,分为直接接触食品用油墨和间接接触食品用油墨。
4、基本要求
● 确保符合通用安全标准GB 4806.1的要求。
●在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下,印刷企业应尽量减少油墨使用量。
● 生产和印刷过程应符合GB 31603GMP的要求。
5、原料要求
● 直接接触食品用油墨的基础原料和添加剂应为GB2760及相关公告中批准使用的物质,其质量规格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 间接接触食品用油墨中禁用基于铅、汞、镉、铬(VI)、砷、锑、硒等元素或其化合物的着色剂,着色剂纯度应符合GB9685的规定。
●间接接触食品用油墨中所使用的基础原料应为我国已批准用于食品接触材料,添加剂应符合GB9685及相关公告的要求。
●直接接触食品用油墨所使用的基础原料和添加剂也可用于间接接触食品用油墨。
6、感官要求
分为印刷油墨层和迁移浸泡液的要求。其中间接接触食品油墨层为与其他产品标准的协调,浸泡液应按照直接接触食品层相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
7、重金属残留量指标
针对油墨,规定5种重金属残留量,以油墨干重计。为便于标准实施,标准附录A规定了相应的测定方法。
8、通用理化指标
●针对直接接触食品的印刷油墨层,在标准表3中设定总迁移量、高锰酸钾消耗量、重金属(以Pb计)。
●仅印刷有间接食品接触用油墨的产品,总迁移量、高锰酸钾消耗量及重金属指标按照直接接触食品层材质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执行,芳香族伯胺迁移量则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 芳香族伯胺迁移总量不得检出,检出限=0.01mg/kg。该项目仅适用于含有芳香族异氰酸酯和偶氮类着色剂等可能产生芳香族伯胺类物质的印刷油墨层。对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公告中已有具体规定的芳香族伯胺,限量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9、其他理化指标
间接接触食品用油墨应符合 GB9685、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公告中受限物质的限量要求。
10、迁移实验
迁移试验应按照GB 31604.1和GB5009.156的规定执行。迁移试验应选择印刷有油墨的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终产品,固化后测试。
11、标识标签
除应符合GB4806.1中通用规定外,标准要求油墨产品还应标示油墨是否可以用于直接接触食品、推荐的印刷基材、印刷工艺及接触食品类型等特殊使用要求。

GB4806.14-2023标准从原料、添加剂到印刷要求及油墨和印刷油墨层等各方面,对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油墨作出规定。油墨作为一类特殊的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产品,不同的工艺过程及终产品应用等均会影响其安全卫生,需对关键关节加以控制。如何完成油墨和印刷产品质量安全提升,满足标准要求,实现保障消费者健康的目标,需要我们产业链上每一名从业者的共同努力。
我们总部实验室是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检测重点实验室,可以做GB4806系列标准的测试,包括GB4806.14-2023标准,出具的报告有资质认可。有检测需求的企业可以与我们联系。
联系人:邹工

GB4806食品级检测测试项目有哪些?
1.1 不同食品模拟液中的蒸发残渣。
1.2 高锰酸钾消耗量。
1.3 重金属(以铅计)。
1.4 脱色试验。
1.5 重金属的溶出试验:如铅、镉、砷、铬、镍等。
1.6 有毒有害单体残留量:如氯单体、丙烯腈单体等。
1.7 微生物检测。
欧洲食品级接触材料(EC)No.1935/2004检测测试项目有哪些?
1.1 (EC)No.1935/2004塑料(EU)No.10/2011 迁移测试
1.2 (EC)No.1935/2004陶瓷玻璃2005/31/EC 铅镉溶出量测试
1.3 (EC)No.1935/2004硅橡胶 AP(2004)5 迁移测试
1.4 (EC)No.1935/2004三聚氰胺树脂 AP(2004)5 迁移测试 ,甲醛溶出量测试
1.5(EC)No.1935/2004有机涂层 AP(2004)1 迁移测试
1.6(EC)No.1935/2004橡胶AP(2004)5&93/11/EEC 迁移测试,亚硝胺含量测试,芳香胺迁移
1.7 (EC)No.1935/2004纸张 AP(2002)1 五酚测试,防腐效力测试,重金属测试
1.8(EC)No.1935/2004木材 五酚测试,甲醛溶出量测试
1.9 (EC)No.1935/2004金属、合金、及电镀 重金属溶出量测试
欧盟食品接触材料(EC)No.1935/2004检测测试
2005年起,欧盟颁布针对与食品接触物质的指令(EC)No.1935/2004,它将于2006年10月27日起强制执行。自此出口欧盟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必须符合(EC)No.1935/2004相关标准的规定.
不少产品尚属于粗笨、简单的低端材料,缺乏市场竞争力。针对目前木塑产品在推广存在的困难,指出,木塑材料具有1%可再生、可循环使用性,其生产技术也被认为是一项有生命力的创新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大力推广。目前的木塑材料在国内既无行业标准,更无国家标准。对此,指出,要实现加快推广木塑产品的步伐,有关部门应及早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规范木塑材料及其制成品的原料来源、生产和销售,支持企业成为自主技术创新主体,促进国产木塑材料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部回转成型机,在生产过程中,还可以成型大小及形状极不相同的制品。滚塑成型也有一定的缺点,如能耗较大、成型周期较长、成型制品尺寸精度较差、劳动强度较大等。设备与模具滚塑成型设备一般由传动系统、加热系统、冷却系统和控制系统等组成。传统的滚塑成型机为单臂双轴(相互垂直)旋转,单工位(也有2~4工位)。传动系统由电机、调速器、主、副旋转轴等组成。加热系统由加热炉、燃烧器、点火装置等组成。加热介质有液化石油气、煤气、柴油等。
LindenIndustries制造出的新型双孔液压驱动机主要是针对那些没有足够资金购买装有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机器的生产厂家而推出的。这种新的机器能够很容易地被安装到可变频的动力设备上,而连在混合头上的液压操作装置能使混合头在两种不同的生产率之间来回转换(两种不同的侧注射量已经预先被输入到机器的数据库中,用户可以根据要求进行选择),从而通过自动调节混合头来选择生产率。由于新机器采用了可交替使用的设计,从而解决了“多种不同密度的原料(尤其是粘度存在差异的原料)不易混合”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