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改版主要修订
本次标准修订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适用范围:合并GB 4806.6-2016和GB4806.7-2016,增加淀粉基塑料材料及制品。
原料的要求:明确植物纤维填料属于添加剂、增加对淀粉的使用要求。
理化指标:淀粉含量≥40%的淀粉基塑料豁免部分指标、增加芳香族伯胺迁移总量、其他理化指标及其他技术要求。
附录:修改限量要求,增加2020年前公告批准的树脂。

淀粉基塑料
淀粉基塑料的迁移物质主要为淀粉糖类物质,导致总迁移量测试结果或高锰酸钾消耗量测试结果超限量,针对淀粉含量≥40%的淀粉基塑料的总迁移量测试结果超限量时测定三氯提取物进行判定,豁免高锰酸钾消耗量项目。
豁免原因说明:淀粉基塑料以石油基聚合物和淀粉为原料,添加塑化剂、相容剂等,以一定工艺加工制成塑料制品。淀粉基塑料部分淀粉已经具有热塑性,不再是简单的填料,经测试发现总迁移量迁移出的物质成分主要为淀粉糖类物质,经提取更为科学合理。
高锰酸钾消耗量主要是控制还原性有机物质的总量的指标。淀粉基塑料的迁移物质主要为淀粉糖类物质,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能导致高锰酸钾消耗量测试结果不能真实反映风险。
芳香族伯胺迁移总量
新增项目芳香族伯胺迁移总量:芳香族伯胺危害机理明确,受关注度高,是常见、典型的非有意添加物。其来源主要包括:合成聚氨酯类高分子材料的芳香族异氰酸酯、偶氮染料等的次级反应产物;聚合物单体或其他起始物的残留或自起始物中的PAA(芳香族伯胺)杂质。填补了GB9685未对非有意添加物设定限值的空白。需要注意此项仅适用于含有芳香族异氰酸酯和偶氮类着色剂等可能产生芳香族伯胺类物质的产品,限量优先按照GB4806.7附录A和GB 9685的限量执行。
塑料材质作为应用Zui广泛使用的食品接触材料,它的质量安全与人们的健活也息息相关。本标准有较大的改动,但修订基于风险评估的原则,充分考虑行业实际发展水平,并参考法规/标准的指标要求,做到科学、有效、协调及可操作性,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生产企业需要按照新要求组织开展合规管理,确保生产、产品和相关技术活动符合新修订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注意更新辅料验收的技术要求,我司也将持续关注食品接触材料标准的更新,助力企业做好合规管理。
关于我们
我们杰信公司的总部实验室是国家食品接触材料检测重点实验室,是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GB4806系列标准制定的参与者。我们中心实验室可以接受企业的委托,做食品接触材料及相关产品的检测工作,出具资质的质检报告。期中包括此文说的GB4806.7标准,出具的检测报告有CNAS和CMA资质。有需求的企业可以与我们联系。
联系人:邹工

关注适用范围变化和材质归属问题
本次修订将GB 4806.6-2016与GB 4806.7-2016两项标准合并,将淀粉基塑料材料及制品纳入GB4806.7-2023的管理范围,自此明确了淀粉基塑料的归属和管控要求。根据修订后的原料要求,对于目前市场上广泛存在的含植物纤维塑料制品,生产企业应确保所使用的植物纤维填料等添加剂符合GB9685及相关公告的规定,间接说明了含植物纤维塑料制品的归属问题。
重点关注
01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中植物纤维填料的使用也要符合GB 9685及相关公告的规定。
02 食品接触用淀粉基塑料材料及制品中所使用淀粉:食用淀粉应符合GB 31637、变性淀粉应为GB2760及相关公告批准使用的品种。
03 对淀粉含量≥40%的淀粉基塑料材料及制品,如果按照规定选择的食品模拟物测得的总迁移量超过限量,应按照GB31604.8测定三氯提取物,并以测得的三氯提取量进行结果判定。
04 高锰酸钾消耗量测试不适用于对淀粉含量≥40%的淀粉基塑料材料及制品。
5、芳香族伯胺迁移总量要求不得检出(检出限=0.01mg/kg)。
“食品接触材料”(Food Contact Materials, 简写:FCM)是指产品在正常使用中与食品有接触的材料。电饭锅,果汁机,咖啡机等各种厨电产品的普遍使用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其中与食品直接接触的材料却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产品中的食品接触材料,如塑料,橡胶,着色剂等可能会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释放出一定量的有毒害化学成分如重金属,有毒添加剂,这些化学成分会迁移至食品中从而被摄入,危害人类健康。
“双向拉伸”是近年来颇受关注的塑料薄膜成型方法之一,采用双向拉伸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薄膜的机械性能、阻隔性能、光学性能、热性能及厚度均匀性等,可满足多种应用领域的生产要求。塑料薄膜已经发展成为我国产量、品种Zui多的塑料制品之一,广泛应用于包装、电子电器、农业、建筑装饰及日用品等领域,其产量约占塑料制品总产量的2%。从应用领域来看,塑料薄膜使用Zui广的是包装工业,是农用塑料薄膜,其余用作电工材料、感光材料等。
ABS塑料中丁二烯含量越高,镀层的结合力越大。电镀型ABS塑料中丁二烯含量达22%~24%。试验表明,电镀型ABS树脂31M的镀层结合力比非电镀型ABS树脂PA-757的镀层结合力高1倍以上。料件结构对电镀的影响试验件(旋钮)原结构直角、锐边较多,在作高低温冲击试验时发现零件起泡部位主要集中在靠近直角、锐边处及浇口周围。在测试中发现这些部位都有内应力,这对镀层结合力有不良影响。将直角、锐边改为圆弧过渡后作电镀试验,镀层与基体结合良好。
Wlodkowic提出了对3D打印组件缺乏监管体系、3D打印对环境食物链的影响的担忧,特别是安全地收集、处理3D打印组件和3D打印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基于我们的试点研究,有证据表明,许多聚合树脂的使用是不安全的。这些数据推动了发展更大的的探索基因组、细胞和组织层次的研究。我们的研究影响是显着的。打印技术在澳大利亚的多个行业迅速发展。在制造业中,澳大利亚的各种各样的新聚合物将呈几何级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