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改版主要修订
本次标准修订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适用范围:合并GB 4806.6-2016和GB4806.7-2016,增加淀粉基塑料材料及制品。
原料的要求:明确植物纤维填料属于添加剂、增加对淀粉的使用要求。
理化指标:淀粉含量≥40%的淀粉基塑料豁免部分指标、增加芳香族伯胺迁移总量、其他理化指标及其他技术要求。
附录:修改限量要求,增加2020年前公告批准的树脂。

淀粉基塑料
淀粉基塑料的迁移物质主要为淀粉糖类物质,导致总迁移量测试结果或高锰酸钾消耗量测试结果超限量,针对淀粉含量≥40%的淀粉基塑料的总迁移量测试结果超限量时测定三氯提取物进行判定,豁免高锰酸钾消耗量项目。
豁免原因说明:淀粉基塑料以石油基聚合物和淀粉为原料,添加塑化剂、相容剂等,以一定工艺加工制成塑料制品。淀粉基塑料部分淀粉已经具有热塑性,不再是简单的填料,经测试发现总迁移量迁移出的物质成分主要为淀粉糖类物质,经提取更为科学合理。
高锰酸钾消耗量主要是控制还原性有机物质的总量的指标。淀粉基塑料的迁移物质主要为淀粉糖类物质,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能导致高锰酸钾消耗量测试结果不能真实反映风险。
芳香族伯胺迁移总量
新增项目芳香族伯胺迁移总量:芳香族伯胺危害机理明确,受关注度高,是常见、典型的非有意添加物。其来源主要包括:合成聚氨酯类高分子材料的芳香族异氰酸酯、偶氮染料等的次级反应产物;聚合物单体或其他起始物的残留或自起始物中的PAA(芳香族伯胺)杂质。填补了GB9685未对非有意添加物设定限值的空白。需要注意此项仅适用于含有芳香族异氰酸酯和偶氮类着色剂等可能产生芳香族伯胺类物质的产品,限量优先按照GB4806.7附录A和GB 9685的限量执行。
塑料材质作为应用Zui广泛使用的食品接触材料,它的质量安全与人们的健活也息息相关。本标准有较大的改动,但修订基于风险评估的原则,充分考虑行业实际发展水平,并参考法规/标准的指标要求,做到科学、有效、协调及可操作性,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生产企业需要按照新要求组织开展合规管理,确保生产、产品和相关技术活动符合新修订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注意更新辅料验收的技术要求,我司也将持续关注食品接触材料标准的更新,助力企业做好合规管理。
关于我们
我们杰信公司的总部实验室是国家食品接触材料检测重点实验室,是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GB4806系列标准制定的参与者。我们中心实验室可以接受企业的委托,做食品接触材料及相关产品的检测工作,出具资质的质检报告。期中包括此文说的GB4806.7标准,出具的检测报告有CNAS和CMA资质。有需求的企业可以与我们联系。
联系人:邹工

重点说明
淀粉基塑料
标准原文:注b“对淀粉含量≥40%的淀粉基塑料材料及制品,如果按照规定选择的食品模拟物测得的总迁移量超过限量,应按照GB31604.8测定三氯提取物,并以测得的三氯提取量进行结果判定。”
注c“不适用于淀粉含量≥40%的淀粉基塑料材料及制品。”
豁免原因说明:淀粉基塑料以石油基聚合物和淀粉为原料,添加塑化剂、相容剂等,以一定工艺加工制成塑料制品。淀粉基塑料部分淀粉已经具有热塑性,不再是简单的填料,经测试发现总迁移量迁移出的物质成分主要为淀粉糖类物质,经提取更为科学合理。
高锰酸钾消耗量主要是控制还原性有机物质的总量的指标。淀粉基塑料的迁移物质主要为淀粉糖类物质,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能导致高锰酸钾消耗量测试结果不能真实反映风险。
食品接触材料即Food ContactMaterial(简写为“FCM”),是指在正常或可预见的使用情况下会与食物接触的材料。部分或全部部件为食品接触材料的产品,如电水壶、咖啡机、电饭煲、汤勺、食品包装袋、食品器皿和用于加工、制备食品的辅助材料、设备、工具等一切与食品直接或间接,接触的材料和制品统称为食品接触材料。如今,各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对食品的要求也提高了不少,由于食品接触材料事关食品安全各个国家都有其对食品级接触测试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迁移试验的修订
鉴于对某些聚合物以及化学物质的迁移量有特殊规定,迁移试验要求新增“本标准有特殊规定的除外”。
PL:可制成两种类型的构筑模块,它们彼此可相互映照。使用目前的技术,当这种塑料采用现在的两种类型制造时,它们会在塑料的结构中混乱地结合在一起。新的课题是开发有选择性的催化剂,这种催化剂将可按结构顺序构建有“左端”和“右端”构筑模块组成的聚合物,从而可控制所得塑料的物理性质。该项目是英国和以色列合作研究项目之一,这些项目旨在化解能源与环境的挑战,得到英国-以色列研究与学术互换联盟BIR:X的资助。
“基于拉伸流变的高分子材料塑化输运方法及设备”发明专利利用高分子材料拉伸流变控制的塑化挤出原理,研制出由定子、转子及叶片组成的无螺杆塑化和具有正位移输送特性的挤压系统,突破了传统螺杆塑化挤出理论,实现了拉伸流变起主要作用的塑化挤出。该发明具有物料热机械历程短、能耗降低3%、适应性广以及体积小等特点,环境污染也由此得到大大下降。经专家鉴定,该发明是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领域的重大创新,处于水平。
Estafan等[5]提出牙体组织与瓷修复体之间粘接力差是导致瓷裂或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他们对可塑性陶瓷采取凝胶酸蚀牙面后分别加入粘接剂、偶联剂、偶联剂和粘接剂联合使用的处理措施并加以评价,将通过不同方法获得的粘接抗剪强度进行比较:加入偶联剂的实验组试件所产生的结合力Zui强,酸蚀1min所得到的酸蚀界面。采用偶联剂+酸蚀1min可得到Zui强粘接效果。Yoshida,-K等[6]证明,在CAD/CAM复合材料表面使用偶联剂,经长期冷-热循环后,仍可在树脂接合剂与复合物之间产生的极强的粘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