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分析是为了了解矿石中所含全部物质成分的含量,凡经光谱分析查出的元素,除痕迹外,其他所有元素都作为化学全分析的项目,分析之总和应接近100%。
化学多元素分析是对矿石中所含重要和较重要的元素的定量化学分析,不仅包括有益和有害元素,还包括造渣元素。如单一铁矿石可分析全铁、全可溶铁、氧化亚铁、S、P、Mn、SiO2、Al2O3、CaO、MgO等。
金、银等贵金属需要用类似火法冶金的方法进行分析,专门称之为试金分析,实际上也可看作是化学分析的一个内容,其结果一般合并列入原矿的化学全分析或多元素分析表内。
有些元素,如卤素和S、Ra、Ac、Po等,光谱法不能测定,若需测定,就必须做化学分析;还有一些元素,如B、As、Hg、Sb、K、Na等,光谱操作较特殊,有时也不做光谱分析,而直接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其含量。
化学全分析要化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通常仅对某一矿床初次接触,对它的性质很不了解的时候,才需要对原矿进行一次化学全分析。一般可作多元素分析,对于单元试验的产品,只对主要元素进行化学分析;对于试验*终产品(主要指精矿或需要研究的中矿和尾矿)根据需要,也可做多元素分析。
矿石自然类型有氧化矿石和原生矿石。氧化矿石分布于地表及浅部,在鲁春矿床中很少见及,呈黄褐色、浅黄色、绿色或蓝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硅)孔雀石、水锌矿、铅矾、蓝铜矿、褐铁矿、石英、绢云母及粘土矿物。
原生矿石分布于地表及地表以下,主要呈灰黑色-灰色、浅绿色-墨绿色,依据主要矿石构造及矿物组合,鲁春矿床原生矿石可分为块状矿石、条带状矿石、条纹状矿石、浸染状矿石和脉状-网脉状矿石五种。
1.块状矿石
块状矿石中主要由磁铁矿、赤铁矿矿物,是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矿物集合体组成,致密块状构造、次块状构造,矿石中金属矿物的含量大于50%。按主要矿物组合又可分为:块状磁铁矿矿石——磁铁矿+赤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矿物组合(“黑矿”);块状黄铁矿矿石——磁铁矿+赤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矿物组合(“黄矿”)。块状矿石构成了矿体的主体,矿石中的Cu、Pb、Zn、Ag含量很高。
2.条带状矿石
条带状矿石中主要由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赤铁矿)集合体排列成厘米级条带,或者闪锌矿、方铅矿(+磁铁矿+赤铁矿)集合体排列成厘米级条带,或者由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赤铁矿)集合体与闪锌矿、方铅矿(+磁铁矿+赤铁矿)集合体呈厘米级韵律相间的排列条带。矿物条带完全沿岩石的层理方向分布构成条带状构造,矿石中金属矿物的含量为25%~50%。按主要矿物组合又可分为条带状闪锌矿-方铅矿矿石-闪锌矿、方铅矿(+磁铁矿+赤铁矿)矿物组合(“黑矿”);条带状黄铁矿-黄铜矿矿石-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赤铁矿)矿物组合(“黄矿”)。条带状矿石为矿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矿石中的Cu、Pb、Zn、Ag含量高。
3.条纹状矿石
条纹状矿石中主要由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赤铁矿)集合体排列成毫米级条纹,或者闪锌矿、方铅矿(+磁铁矿+赤铁矿)集合体排列成毫米级条纹,或者由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赤铁矿)集合体与闪锌矿、方铅矿(+磁铁矿+赤铁矿)集合体呈毫米级韵律相间的排列条纹。矿物条纹完全沿岩石的层理方向分布构成条纹状构造,矿石中金属矿物的含量小于25%。按主要矿物组合又可分为条纹状闪锌矿-方铅矿矿石——闪锌矿、方铅矿(+磁铁矿+赤铁矿)矿物组合(“黑矿”);条纹状黄铁矿-黄铜矿矿石——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赤铁矿)矿物组合(“黄矿”)。条纹状矿石为矿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矿石中的Cu、Pb、Zn、Ag含量较高。
4.浸染状矿石
浸染状矿石中主要由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磁铁矿、赤铁矿等金属矿物无方向性分布形成浸染状构造,按主要矿物的含量多少又可分为稠密浸染状矿石(金属矿物含量25%~50%);稀疏浸染状矿石(金属矿物含量5%~25%);星散浸染状矿石(金属矿物含量小于5%)。浸染状矿石亦为矿床矿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矿石中的Cu、Pb、Zn、Ag含量较高。
5.脉状-网脉状矿石
脉状-网脉状矿石主要为后期热液叠加改造作用的结果,主要由含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等硫化物的石英-碳酸盐脉体、网脉体穿切岩石、矿石形成脉状-网脉状构造,网脉体密集穿切岩石、矿石亦可形成似角砾状构造。脉状-网脉状矿石中的金属矿物含量一般为25%,局部富集可达50%;脉状-网脉状矿石在矿区局部矿体中发育,矿石中的Cu、Pb、Zn、Ag含量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