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是高等级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国家新的土地政策出台后,桥隧在我国新建高速公路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桥梁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诸如铺装层剥落、桥面板破碎等病害,而水的渗入是造成这些破坏的直接和重要的原因之一。为避免桥面铺装因地表水下渗,引起水泥砼内部钢筋锈蚀,导致承载力下降、寿命缩短,通常在混凝土铺装层表面设置桥面防水层。桥面防水层的作用有两点:一、封闭水泥砼表面,防止地表水渗入;
二、起粘结作用,使沥青砼和水泥砼铺装层形成一个整体,防止推移病害的发生。可见,桥面防水层在桥梁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桥面防水层质量的好坏对桥梁的使用寿命有着直接的影响。
[0003]防水层的功能能否得以实现,取决于防水材料的技术性能。
为保证防水材料技术性能能够满足实际施工需求,材料前期合格性检验工作不可或缺。
现阶段采用的道桥用水性沥青基防水涂料检验标准
《水乳型沥青防水涂料》(JC/T408-2005)、
《道桥用防水涂料》(JC/T975-2005)等规范中仅要求制备(1.5±0.2)mm防水涂料涂膜,对涂膜具体如何成型、模具如何制作等都没有明确要求,这就造成检验结果因人而异,人为误差较大,不能从根本上反应材料性能。
所谓断桩是指泥浆与水泥砂浆混合物把灌注桩的上下段混凝土隔开,使混凝土变质或截面受损,成为断桩。断桩是施工过程中严重的质量问题,如不作妥善处理,桩不能使用。灌注时要十分注意防止断桩。断桩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
1、灌注时间长,表面混凝土流动性差,导管埋深浅,继续灌注的混凝土冲破表面层而上升,将混有泥浆的表层覆盖、包裹,就会造成断桩或桩身夹泥。
2、导管提升过猛使混凝土卡管时,往往采用抖动导管的办法来迫使导管内混凝土下降,此时导管没有提离混凝土表面(只是埋深变浅),则可能有泥浆混入,形成桩身夹泥。如导管提离混凝土面太大,就成为断桩。
3、测深不准,由于把沉积在混凝土面上浓泥浆中可能含有的泥块误认为混凝土,错误地判断混凝土表面高度,使导管提离混凝土面成为断桩。由于拆除导管的尺度时的统计错误,也会发生这种事故。
4、灌注中途,混凝土卡管或导管严重漏水,需拔出导管才能处理,也将形成断桩。
5、突然停电,现场没有配备发电机或发电机也突然发生故障,搅拌设备或吊机突然损坏,浇灌过程中突然暴雨无法继续浇灌等等,使中途停顿时间太长,不得不将导管提离混凝土面形成断桩。
6、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孔壁发生坍塌。
7、混凝土灌注前泥浆比重、含砂率过大或泥浆的粘度过小,在灌注过程中泥浆或砂发生大量沉降,致使导管在混凝土中的埋置深度过小。
8、混凝土的离析导致混凝土的强度降低,严重的也会引起断桩。混凝土离析产生的原因:灌桩用混凝土灌注前本身就发生了离析。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导管内进水,使水泥和骨料之间发生了分离。灌注过程中导管在混凝土中的埋置深度过小,首批混凝土中已被泥浆离析的部分混凝土没有上翻而留在桩的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