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性能测试项目
1.检测方法:
对于企业应用程序,有许多进行性能测试的方法,其中一些方法实行起来要比其他方法困难。所要进行的性能测试的类型取决于想要达到的结果。例如,对于可再现性,基准测试是*好的方法。而要从当前用户负载的角度测试系统的上限,则应该使用容量规划测试。本文将介绍几种设置和运行性能测试的方法,并讨论这些方法的区别。
如果不进行合理的规划,对J2EE应用程序进行性能测试将会是一项令人望而生畏且有些混乱的任务。因为对于任何的软件开发流程,都必须收集需求、理解业务需要,并在进行实际测试之前设计出正式的进度表。性能测试的需求由业务需要驱动,并由一组用例阐明。这些用例可以基于历史数据(例如,服务器一周的负载模式)或预测的近似值。弄清楚需要测试的内容之后,就需要知道如何进行测试了。
在开发阶段前期,应该使用基准测试来确定应用程序中是否出现性能倒退。基准测试可以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内收集可重复的结果。进行基准测试的*好方法是,每次测试改变一个且只改变一个参数。例如,如果想知道增加JVM内存是否会影响应用程序的性能,就逐次递增JVM内存(例如,从1024MB增***1224MB,是1524MB,*后是2024MB),在每个阶段收集结果和环境数据,记录信息,转到下一阶段。这样在分析测试结果时就有迹可循。下一小节我将介绍什么是基准测试,以及运行基准测试的*佳参数。
开发阶段后期,在应用程序中的bug已经被解决,应用程序达到一种稳定状态之后,可以运行更为复杂的测试,确定系统在不同的负载模式下的表现。这些测试被称为容量规划测试、渗入测试(soaktest)、峰谷测试(peak-resttest),它们旨在通过测试应用程序的可靠性、健壮性和可伸缩性来测试接近于现实世界的场景。对于下面的描述应该从抽象的意义上理解,因为每个应用程序的使用模式都是不同的。例如,容量规划测试通常都使用较缓慢的ramp-up(下文有定义),如果应用程序在***之中的某个时段中有快速突发的流量,那么自然应该修改测试以反映这种情况。要记住,因为更改了测试参数(比如ramp-up周期或用户的考虑时间(think-time)),测试的结果肯定也会改变。一个不错的方法是,运行一系列的基准测试,确立一个已知的可控环境,再对变化进行比较。
2.检测范围:
性能测试类型包括负载测试,强度测试,容量测试等。
负载测试(LoadTesting):负载测试是一种主要为了测试软件系统是否达到需求文档设计的目标,譬如软件在一定时期内,*大支持多少并发用户数,软件请求出错率等,测试的主要是软件系统的性能。
压力测试(StressTesting):强度测试也就是压力测试,压力测试主要是为了测试硬件系统是否达到需求文档设计的性能目标,譬如在一定时期内,系统的cpu利用率,内存使用率,磁盘I/O吞吐率,网络吞吐量等,压力测试和负载测试*大的差别在于测试目的不同。
容量测试(VolumeTesting):确定系统*大承受量,譬如系统*大用户数,*大存储量,*多处理的数据流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