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浆棒碱活性检测 岩相法碱活性测试
能与水泥或混凝土中的碱发生化学反应,并产生体积膨胀,导致混凝土开裂破坏的骨料。当混凝土中含有碱活性骨料时,水泥浆中的碱与骨料界面间产生的化学反应,导致这些骨料中活性SiO2溶解,生成碱—硅结合物,在界面上产生膨胀力,导致混凝土开裂而失去整体性。
早发现这种恶性反应的是美国的斯坦顿(ThomasE.Stanton),他系统分析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温图尔(Venture)县、克劳斯(Claus)河上1914~1915年兴建的几座混凝土桥的开裂原因,证明是水泥中的碱与骨料(安山岩)中活性SiO2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一种近似水玻璃成分的凝胶,导致混凝土膨胀开裂,并于1940年提出了混凝土碱—骨料反应(Alkali-AggregateReaction,AAR或Alcali-Granulat Reaction,AGR)的学说。
碱—骨料反应分类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碱—骨料反应可归纳为3种类型:①碱—硅反应(Alkali-SilicaReaction,ASR)。②碱—碳酸盐反应(Alkali-CarbonateReaction,ACR)。③碱—硅酸盐反应(Alkali-SilicateReaction,ASR)。其中第1种碱—硅反应是重要类型;第2种碱—碳酸盐反应仅在特定的碳酸盐类岩石中发生;第3种碱—硅酸盐反应少见,能否单独成为一类,看法尚不一致,还有待研究论证。
含碱活性成分岩石
常见含碱活性成分的岩石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岩浆岩类。主要岩石有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凝灰岩、粗面岩、松脂岩、珍珠岩、黑曜岩、玄武岩,及中性、酸性富含二氧化硅的火山玻璃、微晶或隐晶质石英、磷石英、方英石。另一类为沉积岩类,主要岩石有硅质岩和碳酸盐岩。硅质岩的活性成分为微晶、隐晶质石英、玉髓、蛋白石、燧石、碧玉、玛瑙等;碳酸盐岩产生碱活性反应,通用的评判标准要具备3个特征:①有独特结构,即细小的白云石晶体晶粒(一般为50μm),分散在更细的方解石和黏土矿物的基质中。②有特定的矿物组成和成分,即白云石占碳酸盐岩的40%~60%。③含有一定数量的酸不溶残渣,其含量为5%~25%。质纯的石灰岩、白云岩一般不具有碱活性。也有学者认为,碱—碳酸盐反应主要发生在硅质碳酸盐岩中或泥质—硅质白云岩中,本质上仍然是碱—硅反应。
检测岩石碱活性方法
有岩相法、化学法、砂浆长度法、岩石柱法、快速法和混凝土棱柱体法等方法。
(1)岩相法。对野外肉眼鉴定可能为具碱活性成分的骨料,经磨片镜鉴、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差热分析、红外线光谱分析等方法,从岩石类别、岩性、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确定是否为碱活性骨料及其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和化学碱活性特征。经岩相法确定拟选用的料场含有碱活性骨料时,可分别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研究。
(2)化学法。取一定量的骨料和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进行化学反应,测定溶出的二氧化硅浓度及溶液的碱度降低值,来判断骨料是否具有碱活性反应。适用于高活性骨料而不适用于反应缓慢的岩石或活性微弱的骨料。
(3)砂浆长度法。将砾石破碎成不同粒径的砂,按规定重量百分比配制成一定规格的水泥砂浆试件;按规定的温度、湿度进行养护,并按规定的龄期测定其长度,以判定骨料是否具有碱活性反应。适用于碱—硅或碱—硅酸盐反应,不适用于碱—碳酸盐反应。
(4)岩石柱法。将规格一定的岩石试件,置于一定浓度、温度的碱性溶液中浸泡,定期测量其长度变化。此法适用于碳酸盐碱活性反应。
(5)快速法。试件制备的方法与砂浆长度法一致,经养护后,测量砂浆试件的标准长度,置于高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或高温加热,使其加速碱活性反应,观测3d、7 d、14d的膨胀率,以缩短其他试验方法所需用的较长时间。它不仅可以测定单一种活性骨料,还可以进行多种活性骨料的混合试验。
经试验确定骨料具有碱活性反应时,再进行混凝土棱柱体法试验。
(6)混凝土棱柱体法。测量混凝土试件由于碱—硅酸或碱—硅酸盐反应引起长度变化的方法。即按规定配合比制成一定规格的混凝土试件,测定其年膨胀率,判定骨料的碱活性危害性。也可用于碱—碳酸盐反应,其结果更接近实际。
防治碱—骨料反应,在骨料资源不能替代时,可限制水泥含碱量(Na2O当量计)小于0.6%,或混凝土含碱量小于3kg/m3(以Na2O计),或掺入火山灰质、矿渣等抑制反应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