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饮水有机物含量 重金属含量测试

更新:2024-06-16 10:00 发布者IP:219.136.129.248 浏览:0次
发布企业
广州国检检测有限公司商铺
认证
资质核验:
已通过营业执照认证
入驻顺企:
5
主体名称:
广州国检检测有限公司
组织机构代码:
91440101MA59MC2F26
报价
请来电询价
关键词
微生物检测 重金属含量测试
所在地
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新基村新基大道1号金科工业园2栋1层101房
全国服务热线
13926218719
联系人
熊大生  请说明来自顺企网,优惠更多
请卖家联系我

产品详细介绍

直饮水主要采用分离膜装置等进行过滤,杀死病毒和细菌,过滤水中异色,异味,余氯,臭氧硫化氢,细菌,病毒,重金属,阻挡悬浮颗粒改善水质,同时保留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并用离子交换体软化水质,在后通过高能量生化陶瓷的作用将水体能量化,矿化,达到完全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直接饮用健康水的标准。


电解检测水中有机物、细菌病毒


电解检测水中的有机物、细菌病毒,我们需要用到水质电解器,我们先准备两杯水,一杯为净化水,另外一杯为自来水,然后我们把水质电解器的铝棒和铁棒放入水中,插上电源按上开关,通电0.5-1分钟左右,再断开电源,这时我们会发现两杯水的颜色发生变化。水的颜色越浅,水质就越好,反之就越差。


水中余氯检测


先准备余氯测试剂,然后准备两杯15ML水,一杯是净化后的水,一杯是普通的自来水,分别在两杯水中加入2滴的余氯测试剂,水的颜色就会发生变化,余氯测试剂的说明书上有余氯颜色对比卡,我们按照水的颜色找到对应的颜色图案,就知道余氯的含量了。


水质检测时所用的直接电位法是通过测量原电池中电动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在电位法中原电池有两个电极构成。一个指示电极,其电位会随着被测离子的浓度而变化,它能够指示出被测离子的浓度。另一个是参比电极,其电位不受试液组成的变化影响,具有比较恒定的数值。当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共同浸入检测样品所构成的原电池时,通过测定原电池的电动势,用电极电位基本公式即可求得被测离子的浓度。


1.水质检测时所用指示电极的分类


1)类电极由金属浸在同种金属离子的溶液中构成。这类电极能反映阳离子浓度的变化,如银丝插入银丝溶液中组成银电极,其电极反应和电位为


Ag+ + e=Ag E= E0 +0.0591[Ag+]


此银电极不但可用于测定银离子的浓度,而且还可用于因沉淀或配合等反应而引起的银离子浓度变化的电位滴定。


2)第二类电极由金属及其难溶盐的阴离子溶液构成。这类电极能间接反映与金属离子生成难溶盐的阴离子的浓度,如Ag-AgCl电极可用于测定C的浓度。其电极反应和电位反应如下


AgCl + e-= Ag+Cl- E=E0AgCl/Ag-00591[CI]


3)惰性金属电极由一种性质稳定的惰性金属,如铂电极。在溶液中,电极本身并不参与反应,仅作为导体,是物质的氧化态和还原态交换电子的场所。通过它可以显示出溶液中氧化还原体系的平衡电位。如铂丝插入含有Fe3+和Fe2+的溶液组成惰性铂电极,其电极反应和电极电位为:Fe3++e- = Fe2+


4)膜电极这类电极是以固态或液态膜作为传感器,它能指示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膜电位和离子浓度符合能斯特方程式的系。但是,膜电极的产生机理不同于上述各类电极,其电极上没有电子的转移,而电极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离子的交换和扩散的结果。各种离子选择性电极就属于这类指示电极,如玻璃电极。

所属分类:中国商务服务网 / 检测服务
直饮水有机物含量 重金属含量测试的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关于广州国检检测有限公司商铺首页 | 更多产品 | 联系方式 | 黄页介绍
法定代表人周乐辉
注册资本1000
主营产品消防设备检测、建筑材料耐火检测、汽车内饰耐火检测、防火阻燃耐火检测
经营范围防火建材检测、防火构件检测、消防产品检测、防火涂料检测、整体家居及组件检测、汽车内饰材料检测
公司简介平板状建筑材料检测对象:墙面材料、吊顶材料、铺地材料、保温绝热材料、阻燃织物、塑料/橡胶、电线/电缆、汽车内饰材料、屋面材料及系统、软体家具及组件、饰面型防火涂料、防火封堵材料、安全帽等。检测项目:不燃性、烟密度等级、可燃性、燃烧热值、热释放速率、SBI单体燃烧、产烟量、燃烧滴落物/微粒、产烟毒性、火焰传播指数、生烟指数、损毁长度、临界辐射通量、烟气总值、地毯45°燃烧试验、氧指数、水平燃烧、垂直 ...
公司新闻
相关报价
微生物检测
顺企网 | 公司 | 黄页 | 产品 | 采购 | 资讯 | 免费注册 轻松建站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本站完全免费,交易请核实资质,谨防诈骗,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顺企网
© 11467.com 顺企网 版权所有
ICP备案: 粤B2-20160116 / 粤ICP备12079258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007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许可证:(粤)—经营性—2023—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