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是农作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土壤养分的丰缺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自1980年第二次土壤普查40年来,全国各地以二次普查结果为基础指导农业生产,但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及施肥、耕作管理水平的变化,耕地土壤营养元素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随之而来的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将于今年开启,普查对象为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的土壤;其中,林地、草地重点调查与食物生产相关的土地,未利用地重点调查与可开垦耕地资源相关的土地,如盐碱地等。普查工作将于2022年启动,计划到2025年实现对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的“全面体检",摸清土壤质量家底,为守住耕地红线、保护生态环境、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耕地是珍贵而有限的自然资源,耕地质量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生态安全,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的必要基础。掌握不同区域、不同利用方式下耕地质量的变化特征与规律,进行耕地质量的长期监测、评价与预警,对于提高我国耕地质量、指导耕地质量管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土壤环境质量-耕地质量评价标准
GB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土壤肥力分析项目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的基本项目为必测项目,包括:镉、汞、砷、铅、铬、铜、镍、锌;
农用地土填污染风险筛选值的其他项目为选测项目,包括六六六、滴滴涕和苯并[a]芘;
其他项目由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土壤污染特点和环境管理需求进行选择。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制值项目包括镉、汞、砷、铅、铬;
土壤污染物分析方法检测项目
镉、汞、砷、铅、铬、铜、锌、六六六总量、滴滴涕总量、苯并[a]芘、pH;
三普检测项目
全铜、全锌、全铝、全钼、全硅、全钙、全镁、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有效硫、有效硅、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有效硼、有效钼、碳酸钙、游离铁、总汞、总砷、总铅、总镉、总铬、总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