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矿石检测项目
成分分析:物相分析、岩石全分析、粘土分析;
元素分析:天然采集未知样品分析、化学分析;
矿石品位:光薄片鉴定、显微照像、岩石鉴定;
岩矿物理测试:水份、耐碱、耐酸、真密度、体积电阻、表面电阻、透明度、光泽度、肖氏硬度、莫氏硬度;折射率、空隙率(压汞法、吸附法、全孔率、闭孔率)、比表面积(乙二醇法、透气法、氮气法)。
二、矿物质重点检测参数
弹性模量、膨胀量、膨胀应力、耐崩介指数、坚固性系数、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普氏硬度、莫氏硬度、含水量、容重、比重、吸水率、饱和吸水率、孔隙率、岩矿鉴定、矿物成分分析、元素含量、灰分检测、粒度等
矿产储量分级:在1999年以前,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和远景发展需要,我国矿产储量分级一直将矿产分为能利用储量和暂不能利用储量。
a.能利用储量:一般也称为表内储量,是指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开采利用的储量。根据储量的控制程度和工业用途,将矿产储量分为A、B、C、D四个等级。
b.暂不能利用储量:一般称为表外储量,是指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还不能利用的矿产资源。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在综合考虑经济、可行性和地质可靠程度的基础上,采用符合国际惯例的分类原则。我国于1999年颁布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对矿产储量重新进行了分类。
实践中,因为一些勘查方法和地质解译过于专业,或者尽调时间仓促,投资者往往忽略以上基本的信息,直奔关心的勘查靶区ExplorationTarget:规模大小、量的多少和品位高低,以及有预测远景如何。
尤其是我们中国的投资者,习惯了看国内的概查和普查报告:资源量、平均品位及金属量的数字都“”到小数点后,远景潜力如何巨大,有的报告甚至连多少个亿的价值都算出来了。他们在阅读合规勘查结果报告的时候大失所望,因为国际报告规范是不允许这么报告的,有关勘查靶区的报告必须:
不能提及资源量,更不能提远景资源量
估算潜在矿化物量和品位的时候,要以区间表示,如“某金矿靶区边界品位以上的量为50-100万吨,平均品位0.5-6 g/t”;
突出说明数据的不确定性,不可以强调这些数据而造成误导。